本文聚焦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讲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在中国的生活体验,以及他对中丹两国在新能源、绿色发展等多领域合作的看法和展望,还提及了中丹、中欧的外交关系与合作前景。
在一次专访中,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诚恳地说道:“我对历史悠久的国家十分着迷。”中国那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深深吸引着他,他直言自己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还需要“好好补补”。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他特意给自己取了一个富有中国韵味的名字——“孔墨客”。他解释道:“孔姓在中国可是大名鼎鼎,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影响深远。而‘墨客’指的是那些擅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人如其名’。”
从给自己取中文名字开始,孔墨客便踏上了对汉字的探索之旅。他敏锐地观察到,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其独特的字形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能轻松理解其中的意涵。不过,汉字数量众多、变化万千,想要全部认识确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在孔墨客看来,这恰恰是汉字的魅力所在,充满了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去发掘。
在2024年8月抵华就任丹麦驻华大使之前,孔墨客担任丹麦驻法大使,并且亲身经历了巴黎奥运会。在那里,他见到了丹麦著名羽毛球运动员、巴黎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安赛龙。安赛龙自学中文,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与孔墨客分享了学习中文的契机,原来他经常在亚洲旅游,中国的独特魅力让他深深着迷,也让他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这让孔墨客不禁思考:“为什么不对中国有更多了解呢?”
来到中国后,孔墨客的内心交织着陌生与熟悉的复杂情感。北京这座城市的庞大规模让他深感震惊,他感慨地说:“丹麦的总人口约600万,而中国有很多人口超过600万的城市。”而让他感到欣喜的是,骑车这一丹麦传统的交通方式,在北京同样十分便捷。他开心地表示:“在北京骑车出行非常方便,我骑自行车的频率很高。”北京许多道路专门划分了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他赞赏地说:“城市设计就是应当兼顾流动性与宜居性。”
“丹中两国间存在许多差异,两国可以互相借鉴。”孔墨客强调道。在北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电动汽车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与其他同人口密度的城市相比,北京虽然车辆众多,但却十分安静。他称赞道:“这是生活质量的巨大跃升。”不仅在北京,在中国的其他大城市,电动汽车也相当普及。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在政策的引领下,选择新能源车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潮流。孔墨客赞赏地表示,监管与激励政策在新能源领域至关重要,这也是当前丹麦与中国磋商、合作的重要议题。如今,丹麦街头也有不少电动汽车,它们在丹麦新车销售市场占比约为一半。
孔墨客介绍说,丹麦在绿色转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丹麦是世界上最早开发风电的国家之一,当前丹麦超过60%的电力消耗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变可再生能源。他表示:“丹麦愿意分享绿色发展经验,中国在这一领域迅速进步,这表明我们在气候问题上有共同目标。”近年来,丹中绿色合作新尝试不断。2023年,《丹中绿色联合工作方案》签署,进一步巩固深化了两国在气候和环境、水资源、粮农、海事、卫生等领域的合作。
孔墨客来到中国后,曾前往广东广州参观一家丹麦啤酒厂。该厂在啤酒制作流程中节约了大量地下水,这让他印象深刻。他表示,丹麦希望能够在水资源的使用、循环以及废水处理等方面与中国开展合作。
孔墨客还参加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系列主题论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兴奋地说:“与来自中国和欧洲的科研人员坐在一起讨论环保问题非常鼓舞人心,因为大家都希望保护好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我们只要互相帮助,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在经贸合作方面,孔墨客介绍道,目前中国是丹麦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货物贸易额达154.6亿美元,丹中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国对丹麦实施30天免签政策,能够进一步便利两国人民友好交往。
丹麦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2025年是中丹建交75周年。孔墨客表示,虽然当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但两国在1950年建交是非常自然的行为。丹中友谊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早在17世纪,丹中就有贸易联系。2008年,丹中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他满怀期待地说:“我很期待纪念丹中建交75周年的日子,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两国可以加强合作、化解分歧、共商未来。丹麦也希望与中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2025年也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孔墨客表示,丹麦将从2025年7月1日起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在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丹麦愿意为中国和欧盟提供对话平台。他坚定地说:“对丹麦而言,对话始终有积极意义。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互惠互利,丹麦将做欧中互利共赢的有力推动者。”
本文围绕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展开,介绍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分享了他在中国的生活体验,阐述了中丹在新能源、绿色发展等多领域的合作情况,以及中丹、中欧的外交关系与合作前景。展现了中丹两国在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潜力,强调了通过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