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大学生校招后的就业观念变化,围绕门店管培生岗位展开,讲述了大学生在校招过程中对店员身份的重新认知,分析了管培生岗位的现状、优势与挑战,还探讨了就业风口的转变以及找工作的要点。
每年的金三银四,都是大学生求职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一批批大学生会对自己的职业认知进行一次重构。他们焦虑地投简历、精心准备面试,在一切还没有定数的时候,趁着周末去逛街放松一下。然而,当他们看到正在叠衣服的优衣库店员时,可能会发出惊讶的叫声——这不就是自己在第一轮校招中就被刷掉的快消管培生岗位吗!
原本以为没什么门槛、也不算光鲜的工作,实际上学历门槛极高。这些岗位通过许诺一个看似美好的未来,吸引了众多大学生,成为了校招中的香饽饽。像斐乐、迪桑特、海底捞、喜茶、三福等消费品牌,以及蔚来、理想等新能源车企的门店管培生,都被不少毕业生视为不错的出路。
除了门店管培生,经历过校招的年轻人,对在大公司做基础工作的人也有了新的看法。打印文件、跑报销、做会议纪要、给客户端茶倒水,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却是很多人入职“梦中情岗”后的日常。有求职者表示:“再也不会因为工作内容看起来不起眼而小瞧一个岗位了。”
在学历贬值、竞争加剧的当下,最能理解彼此处境的,或许就是那些在同一个候选人池子里竞争过的“对手”。不少参加过优衣库、欧莱雅、伊利、安踏等快消大企业校招的网友,分享的经历都充满了竞争的火药味。“履历背景无可挑剔的人,也想去叠衣服、理货架。”即便在小企业,管培候选人的“人才密度”也超出想象。有网友在某国产家电小品牌的面试群里,见到了港大、哥大等QS前50名校的竞争对手;还有网友参加某中型食品公司管培生终面兼开放日活动时,发现一起去铺货、在商超推销汤圆的队友是剑桥的毕业生。
那些在校招中“落榜”的朋友们,如今再逛到自己投过简历的品牌店面或货架时,心境与以前大不相同。就像长大后看偶像剧,会从打工人的视角代入,看到剧中男女主为难下属、服务生时,会不自觉地感到不满。经历过校招后,很多人看门店员工的眼神都变了,从最初的不在意,变成了佩服、欣赏和羡慕。他们忍不住想象,超市洗衣液促销员是不是哪所985高校的高材生,手机店里给顾客讲解产品的店员是不是从多轮面试中脱颖而出的。找工作的经历就像一种“职业病”,让他们“疑心每个年轻工作人员都是管培生,看见就恨不得鞠躬叫姐”。
考研初试成绩不理想的网友@焦糖巧克力,正准备春招,想投海底捞管培。但看到官网明确要求双一流或世界前300的学历,她默默关上了网页。前几天全家去海底捞给她过生日,爸妈又劝她再备考一年。她嘴上敷衍着等忙完毕设再说,心里却很纠结。一想到围着餐桌唱生日歌的人里面说不定就有几个名校硕士管培,她就觉得有必要提升一下学历。“要不然简历关都过不了,听朋友说星巴克、阿迪、三只松鼠这些门店的管培竞争也很激烈。”
早早开始为找工作做准备的大学生们,除了上网找面经,还多了线下学习的机会。想去户外行业做管培的大三学生@Yukiii,刷到#校招后对店员肃然起敬#话题后,打算利用好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人脉资源。以前她恨不得导购离自己远远的,现在看到导购就会观察对方,试图从言行举止中判断是长期店员还是来轮岗的管培。如果判断出是管培生,她就想和对方聊聊天、加个联系方式,询问应聘经验和行业讯息,她觉得这样比向网上不知底细的人付费咨询性价比高多了。
02
大学生脱下长衫去当“管培生”?
在“校招后对店员肃然起敬”这个话题中,大部分人敬佩的是店员背后的高学历,也有人敬佩的是高学历年轻人放下身段的好心态。虽然管培生岗位的含金量比前些年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认,它依旧是一份不错的工作。有网友表示:“叠一个月衣服和叠一辈子衣服,我还是分得清的。”大家热议的不是脱下长衫去从事基层工作,而是希望能穿上这件还算能遮风挡雨的“衣衫”。
有在Zara做陈列管培的网友@momo说,她在店里整理了半年货架,瘦了十几斤,睡眠也变好了。但上班总有各种突发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她几乎没有时间去实现最初的设想——观察销售环节中可以优化的地方,进行活动效果和门店策略分析。她表示,其实自己做的事情和店里普通员工没什么区别,只是晋升的机会更多、更明确一些。
从一些网友的反馈来看,管理门店确实能带来价值感。销售额、店内人流量、消费者满意度等,都是直观且即时的反馈。做酒店管培的网友说,他会仔细看第三方平台上的每一条评论,了解客人在意的点。不过,绝大多数分享内容都提到,零售性质的管培生要面对高压高负荷、不确定性高的工作环境,需要直接与消费者、公司内部各部门、店里员工打交道。在某运动品牌当上店长不到半年就离职的@蛋黄犟,在每天不间断的跨店协同、内外沟通中感到越来越疲惫和内耗,店里的氛围也不如想象中好。她觉得这种储备店长类的管培只适合性格外向、擅长抓大放小的高能量人群。
即便把一线门店作为长期职业据点,零售型管培生也都有当店长、晋升管理层的期望。网友们还分享了一些“鉴别”管培生店员的方法,比如管培生相比普通店员更有耐心、更负责,服务态度更好,有一种充满干劲的“新人美”。有优衣库管培生评论说:“我就是店里最热情的24届umc。”底下有人问umc是什么,获得了十几条热情解答:“就是优衣库管培生,预备店长级别。”成功拿到offer的人觉得自己赚到了,而发出offer的公司可能会觉得更赚。管培生这个名号,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大学生前来贡献力量。
03
风口一直在变
没有稳赢的offer
就业市场的风口一直在变,传统老牌快消行业的岗位含金量在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门槛降低和竞争变弱。一些公司的发展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停滞、衰落,没有新的业务线就无法创造新的管理岗位,而这正是管培生原本被承诺的定位。
而新的风口行业,能给人带来更多的上升空间和期待。一批乘着国潮、消费升级发展起来的品牌,有的从线上拓展到线下,有的从创始地扩张到全国,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人才储备。像蕉下、各创优品、KKV、逸仙电商等品牌,这几年开始招聘管培生,进入了不少毕业生的待投递清单。
去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4届研究生就业统计表引发关注,一位去马厂老火锅当管培的同学成了“人生赢家”。火锅店创始人表示,招的都是预备店长,一般培养6 – 9个月,开店后平均收入70 – 120万。这件事传开后,不少应届生开始挖掘信息差,寻找那些国民度不高但发展前景好的小品牌公司。找工作不仅要比拼学历等硬指标和岗位匹配度,更要比拼对好工作的搜索和鉴别能力,而且后者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在竞争前者。
本文深入探讨了大学生校招后的就业观念变化以及管培生岗位的现状。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对店员和基础岗位有了新的认知,管培生岗位虽有挑战但仍具吸引力。同时,就业风口的转变提醒求职者要关注行业动态,提升对好工作的鉴别能力。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应综合考虑自身情况,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