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对“游烟”出手,打造更宜居旅游环境

上海针对外滩、武康路等8个“网红”地标场所采取多举措治理“游烟”的情况,分析了“游烟”的危害,还列举了新加坡、米兰等地的禁烟措施,强调上海柔性治理“游烟”的意义及形成全民禁烟共识的重要性。

近期,上海针对“游烟”现象展开了治理行动。在外滩、武康路、豫园商城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且人群密集的“网红”地标场所,通过多种举措重点推进“游烟”治理工作。在这些场所里,商户在室内摆放了“禁止吸烟”的提示牌,街边有志愿者积极劝阻吸烟行为,同时还绘制了吸烟地图,方便吸烟者寻找合适的吸烟点。这种治理方式既不进行罚款,也不强硬对待,主打一个“劝你善良”。(据3月28日央视新闻报道)

沪上对“游烟”出手,打造更宜居旅游环境

相关视频截图

走在路上,倘若前面突然有人“吞云吐雾”,那随风飘散的烟雾和烟味瞬间就会“糊”你一脸。这种边走边抽烟形成的二手烟雾,就是所谓的“游烟”。

客观来讲,“游烟”造成的危害相较于在密闭场合吸烟要小一些,但危害小并不意味着没有危害。据央广网报道,上海城市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仍达到47.6%,其中“游烟”问题更为突出。

“游烟”不仅会危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导致他人产生生理性的不适,更严重的是会影响游客的体验。此次上海提出治理“游烟”的地方均为网红地标场所,这些地方人流非常密集,治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这些场所里,一个人吸烟,可能会影响到周围几十个人。

在网红地标场所,如果吸烟的人较多,再加上人流密集,游客可能就无处可躲二手烟。与此同时,这也会严重影响游客的游玩心情,让原本愉快的旅行体验大打折扣。

此前在杭州,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女子在餐厅内劝阻他人吸烟时,竟遭遇“不想闻烟味为什么要出来吃饭”的质疑。要知道,杭州餐饮店内禁烟是有法律规定的,然而质疑当事人的,还是店内不相干的顾客。此消息发到网上后,还有不少人表示赞同。

这一事件说明,相关场所的禁烟规定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禁烟成果,形成更大面积的共识。同时,对禁烟工作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而应该持续扎实地向前推进。

上海治理“游烟”的举措无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据环球时报2022年6月报道,新加坡从当年7月1日起实施了覆盖面更广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令,禁烟场所包括所有公园花园、城市蓄水池附近和10处主要海滩。可以看到,扩大的禁烟场所多为公共游玩区域,覆盖了不少户外范围。

另据新华社1月1日报道,1月1日起,意大利米兰开始执行更严格的户外禁烟令,只要半径10米范围内有其他人就禁止吸烟,违者将被处以40欧元至240欧元(约300元至1800元人民币)的罚款。

不过,相较于新加坡和米兰采取罚款的方式,上海采取了更为柔性的治理方式,即以劝阻为主,同时设置了专门的吸烟点。虽然治理方式不同,但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能够让人大摇大摆吸烟的场所会越来越少。

吸烟固然是成年人的一种“自由”,但他人更有不被烟味困扰的自由。两相比较,谁的权益更重要不言而喻。对于人流密集的场所、未成年人出入的主要路段甚至一些旅游景点进行禁烟,应该成为全民的共识。其他一些城市不妨借鉴学习上海的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照顾好大多数人的利益,避免出现“不想闻烟味就别出门”之类不合理的质疑。

本文围绕上海治理“游烟”展开,阐述了“游烟”的危害,列举了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禁烟措施,强调了上海柔性治理的意义以及形成全民禁烟共识的重要性,呼吁其他城市借鉴上海经验,以保障公众健康和提升旅游体验。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515.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