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厦门以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为契机,构建全链条涉外法治生态圈的举措与成效。包括打造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培养涉外法律人才、推动法商融合创新等方面,展现了厦门在涉外法治建设上的积极探索以及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促进作用。
3月30日,《厦门日报》头版刊发了一篇重要文章,标题为《以高质量涉外法治建设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我市构建起“机制引领、平台支撑、人才赋能、创新驱动、服务护航”的全链条涉外法治生态圈》。以下是文章的详细内容。
走进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合规”专题讲座正在热烈进行。台下,数十家企业代表全神贯注,手中的笔在本子上飞速记录着律师分享的应对海外平台侵权指控的实用策略。这样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厦门涉外法律服务经济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厦门紧紧抓住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的宝贵契机,持续深入地推进涉外法治建设。通过不懈努力,构建起了一个涵盖“机制引领、平台支撑、人才赋能、创新驱动、服务护航”的全链条涉外法治生态圈。这一生态圈的构建,为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了强大的法治动力。
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积极打造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全国首个反垄断审查合规辅导中心成功落地厦门,该中心为跨境并购提供公益性指导。2024年,厦钨新能源与法国欧安诺合资项目面临百亿级反垄断审查,中心迅速行动,联合上海、陕西市场监管部门加速审查流程,最终仅用2个月时间便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从政策解读到材料准备,中心全程保驾护航,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人才筑基,厚植涉外法律服务沃土
涉外法治建设,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厦门市司法局与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创新推出“理论 + 实务”培养模式。连续三年举办“海丝法治论坛”,邀请国际仲裁专家、跨国企业法务总监前来授课,累计培训涉外律师超过千人次。目前,厦门市有26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93名律师入选福建省涉外律师人才库。
这些专业化团队在国际舞台上也崭露头角。北京安杰世泽(厦门)律师事务所代理香港企业与印度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案时,面对对方以“语言障碍”拖延仲裁的情况,律师团队果断改用英文应诉,最终在贸仲仲裁中取得全面胜诉,成功挽回货款损失。律所主任安寿志表示:“精通国际规则、熟悉多国法律,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盈科海丝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组建“中国涉外律师 + 外国法律顾问”团队,服务网络覆盖103个国家。2024年,该团队成功协助跨境电商卖家应对亚马逊平台TRO禁令,将和解金额降低了40%。
为了加速涉外法律人才集聚,近年来,厦门以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为载体,构建起覆盖全球的法务服务网络。2022年,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在厦门自贸片区正式落地,集成了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投资贸易法律保障等“3 + N”服务功能,吸引了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香港海事仲裁协会等近60家机构入驻,服务版图覆盖10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专业法律机构的厦门代表处相继设立,有力地促进了境内外法律人才的深度交流。
创新驱动,为法商融合实践探索“厦门解法”
在厦门,法治与商业深度融合,孕育出独特的“法商融合生态”。这种融合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各类纠纷,更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升级与国际合作,充分展现出厦门涉外法治服务实践内涵的丰富性。
跨境电商是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平台之一,针对跨境电商侵权高发问题,厦门精心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盈科海丝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推出“全球监测 + 快速响应”模式,通过大数据追踪侵权线索。2024年,该中心协助企业成功处理了两起在美国起诉的跨境电商涉品牌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在厦门的先行探索中,法商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发挥出“1 + 1>2”的协同效应。一方面,整合集成各类法务、泛法务资源,不断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法治高地;另一方面,按照“以法促商、以商带法”的发展理念,培育适应市场需要和规则的法治生态,促进经济活动法治化,同时激活商业主体,加速商业繁荣。
2023年9月,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在厦门正式成立,集成了国际商事海事争议解决服务、国际投资贸易法律服务、国际投资贸易保障服务和多元化专区服务,即“3 + N”创新融合服务模式,为域内外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接轨国际的税务、法律、商务等法商融合服务。
近年来,厦门持续扩大“朋友圈”,投资贸易伙伴遍布五大洲239个国家和地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跨国经营步伐加快,全市累计境外投资项目达1588个,中方投资额突破200亿美元。厦门国际化水平的持续提升,进一步激发了涉外法治服务需求,也为厦门不断拓宽涉外法治建设领域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海丝商事海事调解中心与国际争议解决及风险管理协会签约仪式顺利举行。在此基础上,厦门市司法局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海丝中央法务区一站聚集法务资源的优势,指导协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强化法治权益保障,全面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量,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质效提升,正直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厦门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进出口额增长3.2倍。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瞄准‘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目标,厦门将持续深化国际法律服务的交流合作。”厦门高质量的涉外法律服务建设成效不仅要成为企业顺利“走出去”的跳板,更要成为全球法商资源聚集的“引力场”。
从政策创新到平台搭建,从人才集聚到法商融合,厦门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在这里,法治不仅是营商环境的“稳定器”,更是开放创新的“加速器”。随着海丝中央法务区影响力辐射全球,厦门正以法治软实力,书写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硬核篇章。
本文介绍了厦门构建全链条涉外法治生态圈的具体举措和成效。通过打造平台、培养人才、推动法商融合等方式,厦门在涉外法治建设上取得显著进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未来,厦门将持续深化国际法律服务交流合作,以法治软实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