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详细阐述了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对于2025年数据工作的规划与展望。刘烈宏将2025年定位为数据工作的改革攻坚年,提出要做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同时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四点体会和思考,展现了数据与人工智能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如今纷繁复杂的数据工作背景下,国家数据局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国家数据局将2025年确定为数据工作的改革攻坚年。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表示:“我们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推动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持续增加数据供给,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千行百业,打造包容开放的创新环境。”3月23日至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盛大举行,刘烈宏在会上作出了上述表述,并且指出接下来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持续推进基础制度的供给。要统筹开展数据领域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形成数据领域的规划体系。制定印发“数据产权制度和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文件,加快推进数据基础制度的建设。组织开展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先行先试,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健全完善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等制度,为人工智能的安全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第二,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深化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1 + 3”政策体系,强化公共数据资源的登记管理,规范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的实施,建立授权运营价格形成的机制。积极引导做好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工作,让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跟随人工智能+行动的步伐。并且以规模化场景应用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等实际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动我国数据标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筑牢数据基础。第三,持续推进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深层次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算力和数据流通利用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国家数据局将系统地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创新算力电力协同的机制,推动算力设施朝着一体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主体架构,推动区域、行业数据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等在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中的应用,为数据流通利用打造安全可信的基础设施。第四,持续推进数据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深化。推进数据领域高水平开放,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多双边合作,为中外数字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既支持鼓励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数字企业品牌出海、质量出海,为世界各国提供数字化转型的优秀方案和经验,也坚持为在华企业务实解决问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刘烈宏还提到:“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需要数据的江河奔腾,让数据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就能催生新的产业、新的模式、新的动能。”近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出现了新的进展,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刘烈宏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普遍应用,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也离不开数据要素的有效开发利用。有关研究表明,2024年中国的数据生产量预计同比增长超过20%,全国数据市场的交易规模预计同比增长30%。”此外,刘烈宏在会上分享了四点体会和思考:一是算法、算力、数据的持续演进升级是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三角,这三者相互独立又深度协同,共同按照规模定律推动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二是可持续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人工智能发展也面临互联网上通用语料资源即将耗尽的问题,针对多模态、行业知识类、思维链等数据的开发利用,将对人工智能纵深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三是行业应用和典型场景的落地,是推动人工智能进化普及的关键一环。未来基于我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将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的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和场景培育。四是安全治理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也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当前探索有效且多方共治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方案,成为全球的焦点,中国政府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怎样发展与治理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本文围绕国家数据局在2025年的数据工作规划及人工智能发展相关内容展开。国家数据局将2025年定位为改革攻坚年,提出了推进基础制度供给、高质量数据供给、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领域国际合作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同时,刘烈宏分享的四点体会强调了算法、算力、数据的协同,高质量数据供给、行业应用场景以及安全治理与技术创新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展现了数据与人工智能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趋势,为我国在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