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的最新进展,包括目前已进入成效评估阶段,2024年在划定范围、完成整改、完善规划体系、理顺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今年在推进复审评估、落实规划、打造实践教育基地、建立协作机制等方面的工作计划。
记者何敏近日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处获悉,当下,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创建工作已经步入成效评估阶段。
2024年,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以高站位、高效率的姿态积极推进国家公园的创建工作。精准地划定了拟建公园范围,面积达1.04万平方公里。针对初评提出的24条意见,管理局认真进行反馈整改,使得创建成效评估工作驶入了快车道。在规划编制方面,编制完成了创建期的“1 + 5”规划,同时启动了后续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此外,还初步制定了12项“X”保障体系内容,让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在公园建设布局上,管理局细化了“两区”管控措施,创新性地提出了“流域监测带”缓冲概念,并谋划形成了“一心四区,一环多点”的公园建设布局。不仅如此,管理局还制定了正负面清单,对观景点、码头、航道、亲水区进行了精准规划,为公园未来的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在理顺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方面,管理局坚定不移地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争取并成功落地了天峻管理分局、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和6个保护站。建立了生态监管、常态化巡湖巡河巡草巡点等内部机制。同时,合力形成了刚毛藻长效治理、“三证”管理、七部门联合整治观景点等外部机制。此外,还创新拓展了局地、局企沟通协作、联席会议、信息公开等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创建期的管理体制机制。
据悉,今年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将积极推进国家公园的复审评估工作,全力争取早日设立青海湖国家公园。管理局将认真落实创建期的“1 + 5”规划,制定2025年任务分工方案,加快推进第二批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进程,建立并完善规划落实保障体系。同时,还将深入开展“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标准创建”专题调研。聚焦“六个全面提升”,增强制度完善、机制保障、程序衔接的主动性,为地方做好服务指导,全面实现示范区“三年见成效”的目标。
与此同时,管理局还将打造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双基地。坚持基础建设、资金争取、理念更新同步跟进,充分发挥江西沟农场科普研学、涉外交流平台的功能,打造能够展示国家公园代表性典型性的智慧中心和示范教育点。在机构设立方面,管理局将建立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生态协作机制以及相关县乡一体化协作机制,落实好“一局六站一中心”的设立任务,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顺利运转。
本文详细阐述了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进入成效评估阶段的相关情况,2024年在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今年管理局将从推进复审评估、落实规划、打造实践教育基地、建立协作机制等多方面发力,全力推动青海湖国家公园早日设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