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县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果。以浙江“千万工程”为蓝本,通过“三色理念”重构乡村肌理,创新“格桑花积分制”进行乡村治理,完成村居改造等,还描绘了未来乡村振兴的进阶蓝图。
画面中呈现的,是美丽的芒康县帮达乡毛尼村。这里风景如画,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当夜幕降临,1941盏路灯依次亮起,柔和的灯光瞬间点亮了高原的夜空。在群山的环抱之中,芒康县现代化美丽村庄的轮廓也变得愈发清晰起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高原之上。
自2022年起,芒康县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以系统化思维作为指引,在平均海拔3800米的高原上,犹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泼墨挥毫”,精心绘就着一幅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这幅画卷,既饱含着浓郁的藏地风情,又散发着蓬勃的现代气象。
“过去,我们村子就像散落的藏马茶,零零散散、毫不起眼;如今摇身一变,却成了镶嵌在酥油碗上的绿松石,光彩夺目。”芒康县如美镇拉乌村村民斯郎次仁站在村史馆里,看着新旧对比图,不禁感慨万千。时光的变迁,让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芒康县秉持“三色理念”,对乡村的肌理进行了全面重构。首先是用“洁净底色”重塑基础设施,全县共完成了14个村1706户的风貌提升工程。曾经破旧的房屋变得焕然一新,道路更加宽敞平整,公共设施也日益完善。其次是以“鲜明特色”勾勒文化脉络,在村庄建设中,藏式雕窗与太阳能路灯相互映衬,既保留了传统的藏地文化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别有一番韵味。最后凭“质朴本色”守护乡土记忆,那些传统的夯土墙在现代工艺的修复和改造下,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成为了乡村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
在帮达乡毛尼村议事厅的长桌旁,一场热烈的讨论正在进行。村民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就积分兑换的事情各抒己见。如今,这样的民主议事场景已经成为芒康县67个村(社区)的常态。该县创新推行的“格桑花积分制”,让乡村治理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例如,庭院整洁可以加5分,参与村务能够加3分等等。通过这样的积分制度,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积分不仅可以用来兑换生活用品,更是评选文明家庭的重要依据,就像一枚“荣誉勋章”,代表着村民的荣誉和责任。随着2206.65万元专项资金的注入,芒康县正在逐步形成一套“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治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村民们不再是乡村治理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真正的主人,积极参与到村庄的各项事务中。
说起村居改造,毛尼村无疑是大家热议的焦点。走进毛尼村,只见白墙黛瓦的藏式小院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家家户户的卫生厕所里,瓷砖在阳光的照耀下锃亮发光。“过去人畜混居,生活环境十分糟糕;现在牛羊住上了‘集体宿舍’,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民根登旺堆笑着向记者介绍起了新居的“三分离”设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芒康县全县已经完成了8851户卫生厕所改造和3726户人畜分离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卫生,更在高原上构建起了“房前格桑花,屋后苹果园”的生态新图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站在全新的起点上,芒康县已经擘画出了乡村振兴的进阶蓝图。未来三年,该县将致力于实现乡村公路“毛细血管”的全域畅通,让水电管网像血脉一样布满每个村落,为乡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同时,“智慧乡村”平台的建设将让积分制管理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此外,芒康县还将继续推进人畜分离工作,努力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本文详细介绍了芒康县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从借鉴先进经验进行整体规划,到以“三色理念”重塑乡村,再到创新治理方式和推进村居改造,芒康县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的进阶蓝图更是让人看到了其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决心,相信芒康县的乡村振兴事业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