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点亮印台乡村振兴之路

本文聚焦铜川印台区,全方位展现了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显著成就。涵盖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改善以及文明乡风营造带来的全域和美等方面,呈现出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图景。

在铜川印台区那广袤无垠的田野之上,四季更迭,始终涌动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当春天的脚步轻盈而至,铜麦如同勇敢的探险家,奋力破土而出,青砧苗木也不甘示弱,抽发出嫩绿的新芽,为大地铺上一层清新的绿毯;夏日里,金色的麦浪在微风中翻滚,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金色乐章,液蛋生产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硕果挂满枝头,像是给树木戴上了沉甸甸的金色皇冠,生猪也陆续出栏,养殖户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冬日里,清澈的泉水欢快地流入千家万户,厕所改造工程让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焕然一新,惠及了成千上万的人家。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科技的光芒、产业链群的强大力量、民生改善的切实成果以及和美乡村的绚丽色彩,正交织融合,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科技创新赋能 从“传统农耕”到“智慧田畴”

2024年4月,印台区紧紧依托周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建成了全省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高区)。这里宛如一座充满魔力的“试验”田,汇聚了众多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又像是一个高效的“孵化器”,让这些科技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技之光点亮印台乡村振兴之路

2月27日,当走进润民康源智慧云台控制中心,眼前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惠家沟生猪扩繁场各个猪舍的实时画面。工作人员张亮热情地介绍道:“我们所使用的饲喂环控系统,可是个了不起的高科技。它集智能喂养、环境监测与自动化调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就像是一个贴心的‘猪保姆’。它能够根据生猪不同的生长阶段,自动调配出最适合它们的营养配方,大大减少了饲料的浪费,据统计,可减少饲料浪费10%以上。同时,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它还能实时采集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重要数据,并联通风机、水帘、加热设备等,动态维持生猪的最佳生长环境,让生猪们住得舒适,长得健康。”

在印台,英联饲料、润民康源等龙头企业如同强大的引擎,牵引着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它们建成了一条涵盖“生态原料种植、饲料加工、生猪扩繁、生猪育肥、粪污综合利用、屠宰加工、生猪分割中心、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同时,还创新推出了“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委托代养、劳务用工、技术帮带、肥料供给、配股分红”七种联农带农模式,就像是一条条纽带,将企业与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产业链的发展带动农民种植玉米10万亩,为110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培养了72名专业技术员,还免费为农民提供了10万吨有机肥,每年为每村集体经济分红10万元,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印台区以现代果业、高效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2024年,出栏生猪达到20万头,苹果产量高达15.5万吨,循环产业链总产值更是达到了8.68亿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基础薄弱”到“示范典型”

3月3日,红土镇孙家砭村村民孙文忠轻轻拧开自家的水龙头,清澈的泉水如同欢快的音符,汩汩地流淌出来。他感慨地说:“过去,为了挑水,要走上二里地的路程,那时候的日子别提有多艰难了。如今,直饮机都装到了家门口,喝水变得如此方便,这简直就是一场翻天覆地的‘用水革命’啊!”在渭北旱塬这片土地上,人均水资源仅276立方米,不足全省均值的1/4,全国的1/8,是一片水资源十分匮乏的贫瘠之地。然而,“十三五”以来,印台区累计投入1.05亿元,大力实施了105个安全饮水项目。如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00%,81%以上的农户都用上了智能水表,水费计量收缴率也在98%以上,全区8.3万农村群众都喝上了安全水、方便水、放心水,彻底告别了缺水的历史。

入选全省典型案例的“县域三级直管”农村供水模式,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成功破解了农村供水的管护难题。阿庄镇西沟岭村水管员王伍斤每天在巡查时,只需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上传管网状态。他自信地说:“小问题我当场就能处理,大问题平台会及时派单,让专业人员来解决。”村民王德喜开心地展示着手机缴费界面,笑着说:“现在再也不用跑供水站排队交水费了,动动手指就轻松搞定,真是太方便了!”这种模式巧妙地串联起企业、供水站和118名专职水管员,织就了一张严密的“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饮水保障网,让农村群众的用水得到了坚实的保障。

“厕所革命”也同步开展,为乡村的颜值带来了全新的提升。2023年3月,铜川首家中水回用生态厕所在印台区红土镇冯家塬村建成并投入使用。2月26日,走进王石凹村卢明义家,只见新厕所里贴着洁白的瓷砖,冲水马桶、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卢明义满意地说:“这厕所干净又没有异味,出了问题直接打电话,就会有人提供上门维修服务,方便得很。”他指着墙上的农村户厕标识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近年来,印台区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创新推出了“三格式化粪池 + 资源化利用”模式,累计改造户厕2.3万座,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了92%,所有户厕都实现了一键报修、报抽服务,让乡村的环境更加整洁、舒适。

科技之光点亮印台乡村振兴之路

文明乡风从“传统管理”到“全域和美”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印台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531”立体网格创新治理新格局。聚焦“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风险联控、人员联管、服务联动”五大职能,构建起区镇村三级网格联通体系,就像是一张紧密的大网,将整个乡村的治理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依托“平安通”智慧平台,能够实现对民生诉求的迅速回应,让群众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2024年,立体网格累计办结民生实事3900余件,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3月3日,印台街道寇村党支部书记陈海龙收到短信提示:二组行道树遮挡视线问题已处理完毕。这种“指尖治理”的高效能,在陈炉镇上街社区同样得到了充分体现。韩大爷通过小程序报修厨房下水道问题,网格员即刻派单,仅仅一上午就完成了疏通工作。“过去跑断腿,如今网格办”已经成为了基层治理的新常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治理方式变革带来的便利。

在双碑村“围炉夜话”的现场,村民们悠闲地坐在村委会院子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商定出了红白理事厅建设方案,还促成了“幸福食堂”“婆媳澡堂”等10余项民生工程的落地实施。全区推行的“1158”工作法(一核引领协商方向、一会拓宽协商渠道、五员凝聚协商力量、八步规范协商程序),让80%的村级事务实现了“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智慧网格的“云上对话”到农家院落的“板凳议事”,印台大地正在谱写着善治的新篇章。小小的网格织就了民生的经纬,细微的治理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图景。“自治”公约镌刻于千年陶罐之上,“法治”讲堂开设在古槐树下,“德治”故事传唱在印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里“三治”融合的故事,仍在不断续写着新的篇章。

从传统农耕到智慧田畴,从单一种养到全链增值,从基础薄弱到示范典型,从传统管理到全域和美,印台这片土地上正发生着深刻而又令人欣喜的变革,这无疑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注脚。展望未来,印台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推动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链群建设为支撑,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基础设施提升为保障,持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底色,营造和谐、文明、美丽的乡村环境,阔步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本文详细介绍了铜川印台区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科技创新让农业从传统走向智慧,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用水和厕所等难题;文明乡风营造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实现了全域和美。印台区正以全方位的变革,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66.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