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亚:跨越文化的使者,传递中国精彩

埃及小伙迪亚结缘中国文化,从学习中文、表演相声开始,到任职中建五局,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中国文化,还多次来中国出差感受其科技发展,鼓励家人来中国发展的故事。

迪亚:跨越文化的使者,传递中国精彩

在公司年会上,迪亚兴致勃勃地表演了快板,那熟练的动作和欢快的节奏,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迪亚:跨越文化的使者,传递中国精彩

瞧,迪亚还登上了雄伟的长城,他站在古老的城墙上,迎着风,眼神中满是对中国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最近,埃及小伙迪亚在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上着实火了一把。他对中国文化怀有炽热的情感,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还精通打快板、说相声等传统技艺。通过精心制作并发布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视频,迪亚成功吸引了十几万粉丝的关注,成为了外网备受瞩目的“网红”。迪亚是中建五局的一名员工,目前在阿拉曼新城项目担任现场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他亲身领略到了中国建筑的速度与质量,那种高效和精湛的工艺让他惊叹不已。作为优秀员工被邀请到中国参观后,他对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心中对中国的喜爱也愈发深厚。如今,迪亚坚持不懈地更新视频,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通过他的视角,深入了解到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以及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 结缘中国:埃及小伙把相声当“电子榨菜”迪亚的家乡位于埃及法尤姆,距离首都开罗大约有两小时的车程。在他10岁那年,家乡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商人。他们带着大批衣物来到法尤姆售卖,给年幼的迪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中国商人会在他家门口建起企业、办起工厂,而他自己也会成为中国企业中的明星员工。高中毕业后,迪亚打算学习自己喜爱的语言专业,但在中文、俄语、英语和土耳其语之间犹豫不决。这时,同学的一番话让他有了方向。同学告诉他,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埃及投资建厂、开办公司,学好中文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建议迪亚和自己一起学习中文。最终,迪亚凭借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这所始建于1950年的大学,是中东地区最早设立中文系的大学之一,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汉语人才,为中埃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习中文并非易事,但迪亚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乐趣。一位同学向他推荐了一个有趣的视频,说不仅有意思,还能学到很多汉语常用生词。在同学的推荐下,迪亚第一次观看了中国的小品。看完之后,他被小品内容的丰富程度所震撼,仅仅15分钟的时间,竟能传达出如此多有趣的知识。2018年4月,艾因夏姆斯大学组织了一次汉语桥比赛,选手可以自由选择表演节目。当时还是大二学生的迪亚果断选择了表演相声《同仁堂》。这次比赛让迪亚对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深入学习,他特意买了一个快板,并开始在YouTube上跟随中国博主乐然老师,认真练习打快板的技巧。除此之外,迪亚还广泛涉猎快板、评书、绕口令以及古诗词朗诵等领域。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尝试阅读《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中文原文,却遇到了不少困难。于是,他转向听书软件,找到了《西游记》的讲解课程。老师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讲解,为他打开了理解中国经典文化的大门,也让他的中文学习之路更加顺畅。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中文水平飞速提升。同年11月,迪亚报名参加了第九届埃及大学生中华诗词朗诵大赛。他和搭档精心挑选了诗歌《地球,我的母亲》,最终凭借优异的表现,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当被问及最喜欢中国哪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时,迪亚毫不犹豫地表示,非相声莫属。他说自己在网上观看最多的视频就是相声,从郭德纲、于谦,到岳云鹏、孙越,再到高峰,迪亚对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如数家珍。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相声成了他最爱的“电子榨菜”。### 任职翻译:他因努力和专业频频被点赞大学毕业后,迪亚凭借出色的中文能力,在中建五局的一个埃及项目上成功获得了翻译的职位。起初,他主要负责在施工现场协助中国工程师与监理和埃及工人交流,充当语言桥梁的角色。然而,面对工程领域的诸多知识和复杂情况,他犯了难。许多工程中的专业问题和设计细节他都难以理解,这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后来,迪亚在中国师傅吴英飞的带领下,一次次前往施工现场学习。从基础的建筑材料、施工工具,到复杂的工程结构、工艺流程等,吴英飞都事无巨细地教授。迪亚回忆说,从中文专业跨越到现场工程,这中间的难度远超他的想象,面临着诸多挑战。不仅有大量晦涩难懂的工程设计需要他去钻研,而且工作量也大幅增加,常常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适应。但有了中国师傅的悉心指导,他学到了许多工程专业知识,现场管理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现场工程师。在埃及新首都CBD项目和阿拉曼新城项目中,迪亚亲眼见证了中国建筑的速度与质量。他看到中国工人如何在沙漠中打桩、建楼,如何将现代化的建筑理念融入埃及的土地。他被这种“中国速度”震撼,也为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员而自豪。迪亚的工作不仅仅是翻译和监督,他还承担了“交底”工作。所谓“交底”,就是将施工方案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详细地解释给工人听。这项工作需要他不仅理解中文的施工方案,还要能够用阿拉伯语清晰地表达出来。为此,迪亚常常需要反复研究施工方案,向中国同事请教,确保自己完全理解每一个细节。在工地上,迪亚还遇到了许多挑战。有些项目,由于埃及的土壤不同,增加了施工难度。这需要迪亚与技术团队合作,找到适合当地环境的施工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迪亚的工作得到了公司和工人的认可。他的努力和专业让施工进度更加顺利,也让中埃两国的工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注册账号:借社交媒体搭建文化交流之桥有了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和更加专业的知识,迪亚开始思考如何将它们结合起来。2023年7月,迪亚创建了自己的Facebook账号,并开设了“Diaa’sInterestingIdiomstime”(“迪亚的有趣成语时间”)栏目,精心制作并发布了第一条视频,主题是中国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由此正式开启了他独特的中国文化传播之旅。此后,迪亚又陆续开设了“Diaa’sInterestingIdiomsvlog”(“迪亚的有趣成语视频日志”)以及“Diaa’sCHINESECULTURENOW”(“迪亚的中国文化速递”)两个栏目,他定期在Facebook上分享时长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的关注。在迪亚的三个栏目中,“迪亚的有趣成语时间”是最具特色的一个。通常他都会挑选一些与建筑相关或寓意积极向上的中国成语,像“高耸入云”“美轮美奂”“气势恢宏”等。为了让更多外国友人能够深刻领略中国成语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迪亚巧妙地将成语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融合,用最为简单易懂的方式来阐释每个成语的含义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运用。在讲解“高耸入云”时,迪亚特意来到中建在广州的三一项目属地,超高层双子楼的施工现场便是“高耸入云”的生动诠释。该项目的高楼仿佛从地面直达云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一成语的含义。而在讲解“气势恢宏”时,他则选择了中国的标志性建筑——长城。迪亚站在古老的城墙上,迎着猎猎风声,以长城的雄伟壮丽为背景,向观众讲述这个成语所蕴含的伟大与壮阔,使外国观众能够跨越文化障碍,轻松理解其背后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在中建的海外传播培训班上,迪亚还学到了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来辅助视频制作,这让他的创作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迪亚表示,自己现在经常使用豆包、DeepSeek等大模型软件。每当遇到制作难题时,他总会第一时间向这些智能助手寻求帮助,而它们也总能为迪亚推荐合适的解决方案,助力视频制作。迪亚说自己创作的动力来自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如果分享的内容受到更多网友的喜欢,自己会持续不断地创作分享。如果没有那么多人喜欢,那他更想通过有意思的分享来吸引他们理解中国文化。除了短视频外,迪亚看到直播也是一个不错的传播方式。去年11月,迪亚又一次出差来到中国,他决定在Facebook上首次直播。为了这场直播,迪亚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特意选择了中建五局在北京的双子楼改造项目,并多次前往项目现场,与项目经理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从建筑设计理念到施工过程中的创新技术,无一不铭记于心。直播正式开始,迪亚精神抖擞地站在镜头前,用流利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双子楼的前世今生。他生动地讲述双子楼改造前的状况,以及改造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如结构加固、外观设计创新等,让观众深刻体会中国建筑行业的强大实力和创新精神。在长达40分钟的直播过程中,迪亚始终保持着热情洋溢的状态。由于迪亚专业又通俗的表达,他的讲解吸引了2万多观众在线观看。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称:“为中国建筑智慧点赞。”### 鼓励家人:来中国能有广阔发展空间迪亚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中资企业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四次来到中国出差,快速的网络、便捷的出行以及高端的智能制造等,无不让他感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力量。2024年1月,迪亚第一次作为中建海外优秀员工受邀来到中国,他和同事从白云机场乘地铁,然后坐高铁直达深圳。从白云机场出发前往深圳的旅程中,地铁的准时与快速让迪亚无需在机场长时间等待,便能快速踏上前往深圳的路途。高铁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惊人的速度让他在短时间内跨越了较长的距离。一到深圳,迪亚又为眼前的繁华景象而震撼。他难以想象,短短三十年间,深圳从一个普通小镇蜕变成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迪亚感叹道:“深圳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中国的网络速度也给迪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说,在中国下载一个1080P的两分钟短视频,仅仅只需几秒钟的时间,如此之快的速度简直超乎想象。去年一年,迪亚还到了北京、长沙、苏州、扬州、无锡,每一座城市都给他留下不同的印象,“我喜欢长沙丰富的夜生活、如诗如画的扬州以及北京首钢园区绿色建筑与前沿科技,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迪亚感慨地说:“我感觉中国现在各个方面对于我们埃及人来说都是机会,因为这里的一切都太方便了。”无论是生活中的小细节,还是宏观层面的发展模式,迪亚认为中国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迪亚告诉北青报记者,对于埃及的年轻人来说,学习中文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像华为、vivo、中建等扎根埃及的中国企业,为像他这样会中文的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开罗为例,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月薪2000元人民币左右,中资企业可以到3000多元人民币。对于未来,迪亚坦言希望自己的弟弟妹妹也能学习中文。他认为来中国工作或留学是很好的发展机会,“他们可以亲身体验中国的发展成果,凭借语言优势和专业能力找到合适的工作,以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我也希望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将中国文化的精彩传递给更多的人。”迪亚坚定地说。

埃及小伙迪亚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他从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到学习中文、表演传统技艺,再到在中建五局任职并传播中国文化,多次来中国感受其科技发展和城市魅力。他鼓励家人来中国发展,展现了中国文化和发展的吸引力,以及中埃文化交流的积极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745.html

(0)
行云乐易行云乐易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