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缆崛起:为全球通信建设注入新动力,2025报告揭示:中国海缆技术与产业发展新征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参与国际通信海缆建设和保护相关情况报告(2025年)》,详细阐述了中国海缆技术突破、产业链发展、企业建设海缆情况以及在国际海缆保护方面的努力,展现了中国海缆企业在全球通信领域的重要作用。

3月25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精心编著的《中国参与国际通信海缆建设和保护相关情况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与大家见面。这份报告全面且系统地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在海缆技术层面取得的重大突破,详细介绍了中国企业建设并运行国际海缆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针对性地阐述了中国政府在参与国际海缆保护以及积极维护国家海缆数据安全方面付出的诸多努力。

中国海缆崛起:为全球通信建设注入新动力,2025报告揭示:中国海缆技术与产业发展新征程

2023年3月29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内首艘万吨级远洋通信海缆铺设船“龙吟9”号在江西九江顺利下水(视觉中国)。

国际通信海缆,作为一种敷设于海底、用于跨国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光缆系统,它由海底光缆、海底中继器、海底分支器、陆地终端设备、远端供电设备等多个部分组成。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统计数据,国际通信海缆承载了全球约99%的洲际通信和数据流量,是数字经济时代各个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石、底座和载体,更是典型的全球性公共基础设施、重要的国际民用基础设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总工程师牟春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产海缆条数达469条,总长度超过139万公里,这里面也包含了部分国家的国内海缆。”全球海缆集中的路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东亚 – 北美(跨北太平洋)、欧洲 – 北美(跨北大西洋)、亚洲 – 欧洲、亚洲内部、南美 – 北美、非洲 – 欧洲。而我国登陆海缆主要连接北美、欧洲、东亚东南亚等方向。

《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海缆产业链。中国企业如今已成为全球海缆设备生产、海缆施工和海缆维护的重要参与力量,中国的海缆产品和服务也获得了广泛认可。

在海缆技术方面,尽管中国的通信海缆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通过长期的钻研与努力,中国企业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光纤光缆、海底中继器、海底分支器等核心产品,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海缆系统解决方案。在海底光缆、岸端设备、湿端设备、海缆施工船、船载敷设设备、水下敷设维修设备等生产制造方面,中国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部分环节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了独立承建跨洋跨洲际海缆的能力。

在超长距离深海海缆领域,中国企业研发的海缆中继器和分支器等设备采用了抗压耐腐蚀的钛合金承压舱,运用高密封性的结构设计以及高可靠性的冗余备份设计,能够保证在8000米水深下稳定工作25年。在超大容量海缆传输系统领域,中国企业在行业内率先推出首个32纤对海缆解决方案及全系列产品,创新的空分复用技术可支持超长距离中继系统千万亿比特级传输容量,能有效满足数字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日益攀升的国际带宽需求。例如2024年8月全面投入商业运营的PEACE国际海缆系统,其设计容量达192Tbps。在船载海洋装备领域,中国海洋装备制造企业与海缆企业紧密联合,共同开展水下机器人、埋设犁、布缆机等海底光缆作业装备技术攻关,国内设计制造的海缆作业装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面提升了海缆铺设和维修能力。牟春波表示,中国企业研发的深海海缆设备能够满足全球绝大部分海域的铺设需求。在船载海缆作业装备方面,以往我国依赖从国外进口,如今自主研发的装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满足绝大部分海域的施工需求。

《报告》还系统介绍了中国企业成功建设并安全运行国际海缆系统的情况。截至2024年底,中国企业共投资建设了17个现役的国际及港澳台海缆系统,其中包括连接美国方向的中美跨太平洋直达海缆和新跨太平洋海缆;亚太方向的亚太二号海缆、亚太网关海缆、东南亚 – 日本海缆和亚洲直达海缆;欧洲方向的亚非欧一号海缆、亚欧五号海缆、和平海缆;亚洲到非洲的安全海缆;非洲到南美的南大西洋国际海底光缆等。此外,中国企业还正在参与多个海缆在建项目。中国海缆企业在全球海缆系统集成市场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报告》指出,中国的华海通信和美国的海底通信、法国的阿尔卡特海缆网络、日本电气成为全球仅有的4家具有跨洲际海缆交付能力的企业,全球海缆系统主要也是由这四大总承包商承建。

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的部分政客和媒体借机炒作国际海缆保护议题,妄称“中国蓄意破坏国际海缆”。此次发布的《报告》针对性地介绍了中国为保护国际海缆以及维护国际海缆数据安全所做出的努力。《报告》显示,中国海缆企业长期参与国际海缆保护和维护工作,为全球国际海缆网络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中英海底是亚洲领先的海缆安装和维护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横滨维护区3家通信海缆保障服务商之一,长期有1艘海缆船参与横滨海缆维护区轮值工作。据悉,横滨维护区是一个由1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电信运营商组成的组织,主要负责西北太平洋地区的通信海缆维护,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有船只参与维护工作。自1997年开始,中英海底与横滨维护区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参与该区域的日常维护工作。至今,中英海底在横滨维护区拥有超过27年的维护经验,负责横滨维护区8万余公里海缆的维护抢修,参与超过200次通信海缆抢修工作,相关工作完全符合维护区的标准,保证了海缆所有者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切实维护了国际互联网通信稳定。此外,烽火通信的海缆施工船也成功完成了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肯尼亚、智利等国的多个海缆施工维护项目。

《报告》称,根据国际电缆保护委员会(ICPC)报告,全球每年海缆故障约200起,其中80%以上事件是由抛锚、捕鱼以及不明人类活动引起的。中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国际海缆运行安全,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渔业、航运等活动对海缆的破坏,及时组织力量加快故障海缆修复,保障国际海缆通信畅通。

《报告》指出,中国海缆企业在网络安全方面始终保持着良好记录。中国海缆制造企业和系统集成商坚持发展中立开放的海缆技术方案,从不将海缆网络监听等技术作为未来探索方向。中国海缆企业是海缆Open Cable国际标准的支持者,所承建的海缆系统通过Open Cable标准,可以兼容美国、法国等国的不同厂家的端站传输设备。中国海缆企业为用户提供海缆产品和集成服务,在项目竣工验收后海缆系统相关设备、网管都将交付运营方进行管理和运营,不会触碰海缆传输的任何数据。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海缆建设和保护的合作,而不是搞分裂,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牟春波表示,中国将海缆网络作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中国海缆企业的成长壮大,为全球海缆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能有效缓解美日欧主流厂商产能有限的困境,降低发展中国家接入互联网的成本。

本文通过《中国参与国际通信海缆建设和保护相关情况报告(2025年)》,展示了中国海缆技术取得突破,建立了较完善的产业链,企业积极建设国际海缆系统并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中国海缆企业长期参与国际海缆保护和维护工作,保障了国际海缆网络稳定运行。中国海缆企业的发展为全球海缆建设提供了新选择,有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764.html

(0)
甜雅mio甜雅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