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援藏:全方位帮扶,推动涉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本文围绕四川省对口支援涉藏地区工作展开,详细介绍了宣传活动、对口支援格局的构建、特色产业培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情况,展现了多年来援藏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未来的帮扶计划。

3月5日,在美丽的甘孜州德格县,一场独具特色的“故事会”温暖上演。7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援藏干部,带着对雪域高原的热爱与深情,用最朴实的话语、最真挚的情感,向大家讲述着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克服重重困难、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

这场“故事会”是“在云端·我的援藏故事”宣传活动的一部分。早在2月20日,由四川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涉藏办精心主办的宣传活动正式启动。14名来自四川省9个支援市的省内对口支援涉藏地区干部人才代表,分成两个宣讲小分队,马不停蹄地深入涉藏州县,将他们在基层的帮扶故事娓娓道来,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这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分享,更是对过往援藏工作的深情回眸。2012年,四川省内对口支援涉藏地区工作正式拉开帷幕。13年来,各支援市、省直部门、相关企业和商协会坚决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倾尽全力、精准帮扶。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91.63亿元,实施项目5383个,并且实现了资金100%到位、项目100%开工,帮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从“7 20”到“9 32”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格局

今年春节前夕,一场意义非凡的座谈会在阿坝州松潘县中藏医院召开,主题是“2025年对口支援‘传帮带’人员轮换工作”。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纪委书记戴斌在会上分享了新一年医疗帮扶的工作重点,他强调:“要通过‘师带徒’培养更多人才,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推动中藏医院可持续发展。”

这只是四川省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涉藏地区的一个小小缩影。对口帮扶是中央在精准扶贫上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结合四川地区差异大、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于2012年启动首轮省内对口支援涉藏地区工作。13年来,省内对口支援涉藏地区工作已开展三轮,经历了从“7 20”到“9 32”的重要变迁,形成了成都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南充市、宜宾市、眉山市对口支援32个涉藏县(市)的全覆盖工作格局。

省直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提供指导服务。在规划指导方面,他们统筹考虑支援涉藏地区重点任务、各支援市优势和受援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综合规划与其他有关规划的衔接,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支持涉藏地区项目落地;在政策支持方面,在财政扶持、税费减免、市场准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性、差别化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涉藏地区的发展。

广大企业也顺应时代潮流,各展所长。四川省将省内对口支援涉藏地区工作与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进行了有效“嫁接”。2023年9月,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推进会召开,甘孜州和阿坝州有18个涉藏县被确定为欠发达县域。会议明确,每个欠发达县域确定1户在川央企和1户地方国企结对帮扶。会后,中央在川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迅速行动,纷纷成立专班加快推进,通过与受援地互访对接、签订企业合作协议、成立属地公司、选派驻点干部、开展党组织共建等方式,积极调动各类优势资源助力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例如,中国联通四川省公司与甘孜州炉霍县合作开展2024年“联通杯”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技能大赛,培养电商本地人才近100人;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阿坝州红原县供暖设施优化项目,打造公共厕所、公用澡堂新样板工程,有效解决了群众和游客“如厕难”“洗浴难”等民生问题。此外,广大民营企业也积极响应号召,与欠发达县域结对共兴,省工商联按照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牵引,广泛链接民营企业资源,实施村企结对帮扶,助力受援地乡村振兴。

省内对口支援涉藏地区工作开展以来,省市县三级支援整体联动、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力量协同参与、资金项目人才三项资源统筹发力的工作机制日益完善。720个部门单位、335个乡镇街道、740所学校、249家医疗机构、90个社会组织、953家企业与受援地结成对子,实现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为涉藏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输血”到“造血”“点”“面”“链”,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

日前,藏历木蛇新年刚过,甘孜州新龙县博美乡仁乃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园内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这个由宜宾市投入3110万元援建打造的示范园已初具规模,高原雪菊种植基地、特色中藏药种植基地等依次呈现在眼前,处处展现出涉藏地区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2024年,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岗位、产业分红等途径,示范园带动全村28户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这正是四川省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切实增强受援地内生发展动力的生动体现。省内对口支援涉藏地区工作启动以来,支援方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91.63亿元,实施项目5383个,实现了资金100%到位、项目100%开工。

发展产业是受援地增收致富的关键所在。省直有关部门和9个对口支援市坚持将增强涉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充分发挥支援地的人才、技术、管理、渠道等优势,由“点”到“面”,从“面”到“链”,因地制宜地培育受援地特色产业。

在抓规划布局方面,省发展改革委加快推动“十四五”规划支持的涉藏地区项目落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执行留存电量政策,为涉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抓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提升工程,支援方支持举办各类培训班6000余期,培训干部人才超30万人次,为涉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抓品牌打造方面,推动农牧文旅深度融合。绵阳市支持建设“红原大草原有机牦牛特产YAK绵阳直营店”和“壤塘非遗文化展示及农副产品体验店”,开展“万人上红原”系列活动吸引游客;在南充市顺庆区的助力下,阿坝州汶川县利用当地资源举办汶川国际马拉松、熊猫O2生态音乐季等系列文旅节庆活动,每年吸引50万人次到汶川旅游;成都市锦江区帮助炉霍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动该企业从一个牦牛制品粗加工“小作坊”,发展成为具备较高科技含量的规上企业,2023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此外,还有发展模式的创新。在成都市金堂县境内,有一座占地10平方公里的“飞地”工业园区——成阿工业园区。成都市与阿坝州签署协议,双方按6比4的比例投入,共同开发运营,后期按4比6的比例共享收益。2023年,成阿工业园区规上企业达112家,工业总产值360亿元以上。

这是四川省加强顶层设计,创造性实施的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优势互补、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转移、就业扶持、生态保护等综合措施,为涉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0余年来,援受双方合作共建成阿、成甘、德阿、甘眉、遂甘、绵阿、甘宜7个飞地园区,成为涉藏地区破解地理限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截至2023年,涉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12年的2倍和3.4倍。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32个涉藏县全部摘帽、206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高原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坚持“民生打头阵” 硬件软件两手抓,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近日,阿坝州金川县2025年托底性帮扶和省内对口帮扶技能培训眉山二期班在眉山工程技师学院顺利开班,来自金川县的30余名学员在这里进行低压电工、熔化焊接与热切割特种作业培训。

在省内对口支援涉藏地区工作中,四川省坚持“发展打基础、民生打头阵”的原则,硬件、软件两手抓,全力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增进受援地民生福祉。

教育援藏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各部门持续发力,2021年,四川印发《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21—2030年)》,组织省内71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结对帮扶32个涉藏县(市)740所学校,实现乡中心校以上学校均有1所省内优质学校结对;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34所省内高校定点帮扶32个涉藏县(市);省内76所中职学校每年招收2500名左右“9 3”学生,并按照每人年均7000元标准予以补助,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

各市州也加大了联动力度。成都市与对口支援的19个涉藏县(市)228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实施“校校结对”“教师互派”“学生选培”“远程共享”四大行动,累计援建学校91所、培训教师4.8万余人、接收来蓉就读学生2872名。泸州市累计选派援助甘孜州乡城县、稻城县教师191人次,签订师带徒结对协议400余个,开设“暑期班”接收受援县教师到泸培训1200余人次。攀枝花市先后选派87名教师“组团式”帮扶凉山州木里县,该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实现8年连增;遂宁市船山区先后投入400余万元教育帮扶资金,实施阿坝州理县通化小学学生宿舍改善等工程,帮助理县优秀生源逐年回流。

医疗卫生服务也在不断夯实。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省中医药局等部门印发帮扶方案,实现32个涉藏县(市)县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宜宾市帮助甘孜州雅江县人民医院增设输血科、结核病规范化门诊、体检中心等9个科室,助力其成功创建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南充市顺庆区在汶川县人民医院引进真菌免疫荧光检测等15项新技术,填补了区域医疗空白。德阳市重点推进阿坝州阿坝县卒中、创伤、胸痛等5大中心建设,建立眼科、神经科等8个专科联盟;指导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等成功创建为阿坝州州级重点专科。

不仅如此,南充、绵阳、宜宾、眉山等市还着力改善农牧区生活设施,为农牧民群众送去“惠民电”、修通“致富路”、保障“安居房”、开通“幸福网”,在解决“最后一公里”行路难、消除饮水环境安全隐患、参与藏居新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帮扶工作仍在继续。2025年,四川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对口援藏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第四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着力构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帮扶格局。

本文全面介绍了四川省对口支援涉藏地区工作的情况,包括宣传活动、对口支援格局构建、特色产业培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13年来,四川在援藏工作中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未来,四川将继续深入推进援藏工作,构建全面帮扶格局,推动涉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786.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