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介绍了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现状,阐述了近年来国家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同时列举了多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具体数据,展现了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记者在北京于3月17日了解到(记者董丝雨),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传来好消息。近年来,我国在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下足了功夫。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多种手段,使得旗舰物种种群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它们的栖息繁衍环境也在稳步改善。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体来看,有陆生脊椎动物大约3100种,已定名的昆虫达到13万种;高等植物更是多达3.8万余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有4000余种。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赋予我国的宝贵财富。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调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三有”动物名录,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深入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在植物园体系建设上,高质量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制定国家植物园设立规范,进一步明确创建、设立和建设工作程序。同时,着力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布局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从而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此外,还整合设立了大熊猫、亚洲象、穿山甲、麋鹿、蓝冠噪鹛、朱鹮等一批旗舰动物保护研究中心,以旗舰物种为引领,推动重要生态系统全面高水平保护。
从最新监测结果来看,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野生动物方面,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了近1900只;雪豹数量恢复至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仅存的2群、不足10只增长到7群、42只;朱鹮从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到7000余只;亚洲象野外种群从150余头增长到300多头;藏羚羊野外种群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六七万只恢复到现在的30多万只。
野生植物的保护成果同样令人欣喜。野生攀枝花苏铁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3.4万株增长到38.9万株,形成了欧亚大陆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德保苏铁、杏黄兜兰、报春苣苔、猪血木等206种濒危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华盖木、云南蓝果树等多个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恢复。其中,华盖木从6株增长到1.5万多株,被发现时仅存3株的百山祖冷杉已野外回归4000余株,被发现时仅存1株的普陀鹅耳枥已野外回归4000余株,还有人工苗数万株。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推进保护工程等多种措施,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大幅增长,栖息环境得到改善,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和努力,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