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职场中采购岗位员工被诬陷辞退的现象展开,通过具体案例揭示了企业仅凭一面之词处理问题的不合理性,最后给出打工人在职场中的避坑建议。
昨晚闲来无事刷小红书,一条职场吐槽帖子让我瞬间心情沉重。
这条笔记的封面标题格外醒目——“因诬陷被辞退怎么办?求助!”,这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忍不住点了进去。在认真浏览完评论区后,我大致梳理清楚了帖主的遭遇。
帖主担任采购经理一职,在某知名科技公司采购部已经辛勤耕耘了六七年。他一直秉持着兢兢业业的做事风格,由于尚未成家,平日里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遇到节假日加班,他也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脱。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这个岗位上勤奋深耕了六七年,仅仅因为供应商的一句构陷,公司就仅凭这一面之词,连基本的调查都没有进行,就直接把他辞退了!
更离谱的是,在劝退他的时候,公司还给他扣上了一顶“私自外出月度累计超过7.5小时”的帽子。帖主后来仔细查阅工作记录才发现,那几天他明明一直在工厂现场盯着产品生产,只是没有在总部大楼打卡而已。
采购这个岗位,本身就处于高风险地带。老板天天把降本增效挂在嘴边,而供应商那边又充满了各种套路和利益诱惑,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背上黑锅。
最近在脉脉上也有一个类似的帖子,我在评论区看到差不多有三十多个人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有人说:“我表哥在银行负责IT设备采购,去年被一个竞标失败的供应商举报说收好处,结果连解释的机会都没给他,就被停职调查了。虽然最后证明了他的清白,可他的心早已经凉了一半。”
还有人说:“你们这都算好的了,我们医药公司有个姐们,做了8年采购,被竞争对手陷害,现在还在劳动仲裁中,整个人都没心力再去找工作了。”
企业仅仅凭借一面之词就妄下判断,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和信服,也让整个工作氛围变得人心惶惶。
说起来,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好像都会有一套标准的内部调查流程。可是一些中小公司,为了图省事,不愿意费时费力去做调查,就直接把员工辞退了。
帖主最后感慨道:“不要以为自己洁身自好就不会出事,我以前也以为‘身正不怕影子斜’,现在看来,一切都很难说。”这句话真是扎心,看得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前阵子我刚好去听了一个职场课,现场有个心理学家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这年头在职场这个复杂的环境里,光靠做好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点自保意识和防御机制。”
在这里,我给大家几个避坑建议。
做事留痕
商务谈判的时候,尽量不要在隐蔽的场所单独约见对方。沟通记录最好都通过社交软件以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重要的结论和进展都通过邮件进行同步,合同条款也要做到详细具体,落到每一个细节。虽然这样做会让工作看起来更繁琐一些,但是在关键时候真的能保护自己。
维护好人际关系网
同事关系在职场中也非常重要。如果真的出了事,有一个了解内情的同事能帮忙佐证,那也是很有用的。不过要注意,这里说的是真正“关系好”的同事,而不是那种“酒肉朋友”。办公室政治水深得很,一不小心就可能会陷入困境。跨部门的同事也应该有一些交往,万一哪天需要证明你去了工厂而不是偷懒出去玩,这些同事就能派上用场了。
保持警觉
如果供应商突然对你无比热情,对你嘘寒问暖,那你一定要保持警觉。另外,平时要多学习一些劳动法知识和公司的规章制度,清楚公司的红线在哪里,这样在必要的时候才能维护好自身的权益。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也别着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收集证据,最后找专业人士帮忙。
对于我们打工人来说,既不要被这些事情吓破了胆,也不能什么都不防备。要保持警惕,但不要疑神疑鬼;做好防范,但不要因此丧失了工作热情。
最后,真心祝愿每一个奋斗在职场的打工人都能被公平对待!
本文通过讲述采购经理被诬陷辞退以及其他类似职场案例,指出企业仅凭一面之词处理问题的不合理性,强调打工人在职场需有自保意识和防御机制,并给出做事留痕、维护人际关系网、保持警觉等避坑建议,鼓励打工人保持警惕与工作热情,期待打工人能被公平对待。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