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雨伞撑起桃源镇经济大发展 桃源镇制伞产业:从“小散弱”到“强富美”的逆袭

本文聚焦广东省鹤山市桃源镇的制伞产业,讲述了阳春三月桃源镇制伞产业的繁荣景象,剖析了产业发展中曾面临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桃源镇党委通过成立制伞产业链党委,在党建引领下推动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就业模式创新等举措,展现了桃源镇以伞产业实现兴镇富民的成果。

小小雨伞撑起桃源镇经济大发展 桃源镇制伞产业:从“小散弱”到“强富美”的逆袭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世间万物都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焕发出勃勃生机。在325国道广东省鹤山市桃源段,这条宛如城市动脉的道路上,一辆辆货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仔细一看,货车上满满当当地装载着各种各样的伞篷,它们正从这里出发,被运往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是遥远的欧美、东南亚地区。走进当地企业的车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世界。智能裁床有条不紊地运作着,高速缝纫机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它们相互配合,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交响乐。工人们在包装线上各司其职,动作娴熟而利索,彼此之间配合得十分默契,整个车间呈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桃源镇,这个坐落在珠江三角洲的宁静小镇,却有着令人瞩目的产业成就。它素有“中国制伞名镇”“中国伞篷出口基地”的美誉。目前,桃源镇拥有伞篷经营主体超过45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9家。近些年来,桃源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制造业当家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产业链党建提升行动。通过这一行动,有效地推动了制伞产业链上资源的高效配置,让链上的企业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这小小的“一把伞”,竟然撑起了超过11亿元的产业链,成为了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尽管桃源镇的伞篷业起步较早,基础也比较好,产业集聚化发展的态势明显。然而,与福建、浙江等地相比,桃源镇的制伞产业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这里缺乏中高端产品,“小、散、弱”等问题成为了掣肘伞篷制造产业长足发展的绊脚石。为了打破这一发展瓶颈,在2022年10月,桃源镇党委牵头成立了制伞产业链党委。这个产业链党委就像一条“红线”,将上下游30多家企业紧密地串联在了一起。

“作为链上企业,党建引领让我们提振了发展信心。”鹤山市创顺五金制伞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冼伟明深有感触地介绍道。在产业链党委的牵头下,公司实现了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原本那些纯手动的生产设备被替换成了机械化程度更高的生产线。如今,公司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日产帐篷架可达2万套、太阳伞架1万把。

如今,露营这种休闲旅游方式正变得越来越热门,与之相关的户外用品市场也随之火爆起来。在桃源镇富岗针织制伞有限公司的展厅里,除了常见的折叠帐篷外,多款新颖的露营帐篷格外吸睛。公司党支部书记邓自强说:“我们依托产业链党委的支持,企业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组织党员先锋队和技术骨干,共同研发了多款露营帐篷和天幕产品。通过这一努力,我们逐步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向户外集成化产品的转型。”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拓宽了企业的产品线,也为整个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小小雨伞撑起桃源镇经济大发展 桃源镇制伞产业:从“小散弱”到“强富美”的逆袭

此外,产业链党委还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技能培训与就业的无缝衔接。为那些待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岗前培训,帮助他们快速掌握相关技能,实现培训后就能立即上岗。裘来安对此评价道:“这种‘先培训、后就业’的模式,既解决了待就业人员的技能短板问题,也为企业输送了急需的人才,形成了培训、就业、反哺的良性循环。”

从产业链的升级到就业模式的创新,从开拓高端市场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桃源镇紧紧围绕“一把伞”做文章,创造出了产业兴镇、富民强村的美好生活。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鹤山市桃源镇制伞产业的发展情况。桃源镇虽为小镇,但制伞产业发达,不过也曾面临“小、散、弱”等问题。桃源镇党委成立制伞产业链党委,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了生产设备升级、产品创新、就业模式创新等,以伞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215.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