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莫让未成年人在擦边舞中“迷失”

本文聚焦网络平台上未成年人跳擦边舞这一现象,揭示其背后存在的软色情擦边风险、平台审核不力等问题,同时提出有关部门、平台、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在当今网络时代,简单地对一些不良网络现象“一禁了之”,显然是不现实的。关键在于,如何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

“真希望小孩子别跳这种擦边舞蹈了,跳跳手势舞就挺好。”近日,有网友在网络平台刷到未成年人跳擦边舞的视频后吐槽不已,而且评论区里还有不少低俗评论,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

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在多个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确实存在不少疑似小学生、初中生的“网红”用户。他们发布性感舞蹈、性感变装等视频内容,并且还收获了较高的流量。甚至,疑似有未成年人涉足“代跳(舞蹈)”业务圈子,存在软色情擦边的风险。南都民调数据显示,近四成受访者曾在网络上看到未成年人发布擦边、带有性暗示的内容。

网络时代,莫让未成年人在擦边舞中“迷失”

↑部分未成年“网红”的跳舞视频截图。

那些被推到“屏幕前”的孩子,穿着小短裙,不时对着镜头做出眯眼、扭胯等动作。有些账号为了提升热度,还专门打上“小性感”“纯情女高”“被校服封印的身材”等话题标签,刻意把视频内容往挑逗、低俗的方向引导。评论区里,“老婆”“性感”等评论让人看了极为不适。

未成年人可不能被这样“玩坏”。面对网络上种种浮躁低俗的内容,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毕竟有限。他们跟风跳热舞,很多时候只是出于模仿和好奇心理,或许根本意识不到类似吐舌、扭屁股等动作所具有的擦边意味。要是一些家长不作为,甚至为了流量变现成为“幕后推手”,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认知偏差,这显然不利于他们正向价值观的养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更严重的是,部分平台对类似儿童软色情内容“睁只眼闭只眼”。不仅审核标准宽松模糊,甚至为了流量还加大对这类不良内容的推荐力度,从而形成“高点击量 – 高推荐量”的恶性循环。这些情况,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网络直播平台应当严禁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账号注册服务,为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账号注册服务应当征得监护人同意。如今,报道中的这些未成年人在视频平台“营业”,发布擦边内容,本应负有主体责任的平台方难辞其咎。

对此,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细化平台责任,加大惩处力度,倒逼平台完善审核机制,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洁净的网络生态。如今,相关技术识别手段已经比较发达,即便一些家长利用自己的身份注册、绕过平台的年龄限制,平台也不难通过对日常主要出镜者的年龄进行辨别,对明显违规、涉嫌擦边的内容坚决说“不”。

此外,平台的推荐机制本身就折射着价值导向。对于类似“校服爆改辣妹装”等鼓吹未成年人跳热舞、秀身材、退学当网红等明显有导向偏差的话题标签,平台理应设立必要的过滤机制,避免流量光环带来的模仿效应。

在网络内容无处不在的当下,青少年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各种信息并受到影响。在这个问题上,简单“一禁了之”显然不现实,如何对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有效引导,才是关键所在。比如,学校和家长可以针对流量变现等网络现象,与学生深入讨论流量机制的运行原理、一夜成名背后的风险隐患,并对“读书无用”“不如当网红”等偏执观念展开批判性思考。当未成年人形成了自己理性、独立的判断力,才会对各类不良观念更有抵抗力,不轻易被浮躁风气带偏。

本文围绕未成年人在网络平台跳擦边舞这一现象展开,指出其背后存在软色情擦边风险、平台审核不力等问题。强调有关部门要细化平台责任,平台需完善审核和推荐机制,同时学校和家长要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帮助他们形成理性独立的判断力,避免受到不良观念的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971.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