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要求解散美国国际媒体署,美国之音员工被要求行政休假,多个反华机构面临“断粮”的情况,分析了这些反华机构背后的美国霸权本质,指出“断粮”虽对中国有积极影响,但美国不会放弃抹黑中国,国际舆论场对中国的恶意抹黑仍在,呼吁中国积极应对。
近日,特朗普政府做出一项引人关注的决定,要求解散负责监管美国之音以及全球其他媒体机构的美国国际媒体署。一时间,美国之音几乎所有员工都被要求进行行政休假。这个多年来频繁对中国实施意识形态渗透的标志性反华机构,似乎正一步步走向被关闭的命运终点。
事实上,美国之音并非第一个遭遇“断粮”危机的反华机构。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美国国际开发署就被关停,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世界范围内多个反华机构和团体瞬间失去了资金来源。长期以来,诸多批评者一直认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各项活动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紧密相连。该机构实质上是打着人道主义援助的幌子,来推进美国霸权的工具。它曾广泛地资助世界各地的媒体网络和民间组织,表面上声称是在推行所谓的“民主”“自由”理念,可实际上却是在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服务。
据路透社报道,依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美国政府承诺在2024年针对所谓“中国问题”的对外援助拨款达到了1070万美元,而这笔资金主要是通过美国国际开发署进行分发的。其中,有将近一半的资金被用于涉及政治的项目。由于美国冻结了拨款资金,数十个反华的“非政府组织”不得不暂停活动,这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美国“自由之家”。该组织证实,其支持的所谓“中国项目”已经因为资金中断而被迫停工,而该项目所雇佣的人员主要在台北市活动。
据环球人物网的消息,近期,那些长期恶意抹黑中国的反华分子在国外网站上发布了声讨美国“断粮”的文章。他们公开承认,那些为其提供攻击中国信息的非政府组织,乃至这些组织所构建的反华网络,都是依靠美国政府的资金来维持生存的。并且他们宣称,只要美国政府能够继续给这些组织每年几百万美元的支持,他们就能继续在全世界范围内输出攻击中国的内容。
此外,美国国际开发署还向臭名昭著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而该基金会又进一步资助香港的各种反对派团体和媒体。回顾历史,香港2014年的非法“占中”事件以及2019年的“修例风波”背后,都能看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身影。
从这些事实不难看出,那些平日里标榜中立正义、鼓吹“民主”“自由”的媒体、民间组织、社会团体以及知识分子,到最后竟然都只是美国的传声筒。在失去资金支持后,他们要么像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等待救助,要么就只能偃旗息鼓。这将“拿钱办事”这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曾经,这些反华机构制造的谣言、宣扬的所谓“价值”在国际舆论场上掀起了阵阵声浪。他们所炮制的“真相”加深了部分公众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阻塞了他们获取和阅读真实中国故事的渠道。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反华机构的“断粮”对于中国而言似乎并非坏事,甚至可以说是“恶有恶报”的一件快事。这些反华机构与媒体在“断粮”后的丑态,足以让许多受众明白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真实的中国绝非那些媒体恶意建构的样子。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解散部分机构、“断粮”部分反华组织,并不意味着美国将要放弃其一贯坚持的抹黑中国的立场,也不意味着它会让渡一部分国际舆论场的影响力。恰恰相反,美国提出的“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的口号,更像是对当下投入产出比的不满。在美国国内,就有一种声音认为,美国之音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收听了,它只是在挥霍纳税人的钱财。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舆论场上对于中国的恶意抹黑并不会因为一些媒体和机构的“断粮”和“失声”而消失不见。根据知名新媒体玉渊谭天的调查,近期美国抹黑中国的内容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只不过其传播平台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了社交媒体上,手法也变得更加隐蔽。美国正利用网络大V、平台以及先进算法,与我们展开一场信息时代的舆论战。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要做的是保持定力和信心。一方面,要继续积极主动地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激浊扬清,向世界展现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用事实扭转偏见、化解谬误;另一方面,要掌握好信息化条件下舆论斗争的本领,让我们的声音传得更远、传得更响。
本文通过阐述美国多个反华机构“断粮”的现象,揭示了这些机构背后美国霸权的本质。虽然反华机构“断粮”对中国有积极意义,但美国不会停止抹黑中国,国际舆论场挑战仍在。中国应保持定力,积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舆论斗争能力,展现真实的中国形象。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