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美国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一事展开,阐述了该举措引发的一系列反应,包括汽车股暴跌、多国强硬回应,同时提及外媒搬出中国,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以及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并引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观点。
近日,美国上演了一场汽车关税的“大戏”。当地时间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征收高达25%的关税。这一重磅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金融市场和汽车行业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27日,大多数汽车股应声暴跌,外国汽车制造商们仿佛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陷入了一片哀嚎之中。多国政府也迅速做出反应,纷纷誓言将采取强硬措施来回应特朗普的这一关税政策。
为了说服特朗普收回这一决定,28日,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彭博社等多家外媒竟然不约而同地搬出了中国。他们指出,“特朗普汽车关税只会让中国电动汽车领先”,甚至称“关税将汽车行业的钥匙交给了中国”。
特朗普在宣布汽车关税时,自信满满地宣称,“我认为我们的汽车业务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蓬勃发展”。美国最大的汽车工会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UAW)也对这一举措表示了赞赏。然而,事实真的会如他所愿吗?
图片展示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这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金融时报》报道称,“在关税到来之前,全球汽车行业刚经历了‘DeepSeek时刻’”。3月17日,比亚迪发布了令人瞩目的“兆瓦闪充”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短短5分钟内让电动汽车增加约470公里的续航里程。想象一下,驾驶员能像给汽油加油一样轻松快速地为电动汽车充电,这无疑将消除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时的关键阻碍。再往前几周,比亚迪还发布了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并将在其10万级以上车型中全系标配。
这些都充分表明,电动汽车创新的焦点如今已经转移到了中国。中国的产业政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建立了强大的制造业基地,还促进了消费者购买模式的显著转变。预计在今年,纯电池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将超过内燃机汽车,这一发展态势比西方领先了数年。
尽管特斯拉作为比亚迪的主要竞争对手,在27日迎来了小幅上涨,被外媒视为一家可以抵御特朗普关税的汽车制造商,但它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比亚迪崛起带来的威胁。3月24日晚比亚迪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2024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超过了特斯拉。
此外,《金融时报》还指出,美国的关税对于所有西方汽车制造商来说,无疑是他们转向清洁技术的巨大阻碍。当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因美欧关税被排除在欧美市场之外时,他们却在新兴市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欧盟拟议放宽车企碳排放规则,美国表示希望取消清洁技术补贴,这些举措基本预示着西方国家电动汽车发展的势头将逐渐放缓。
彭博社用“考虑不周的贸易限制”来形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指出这种贸易限制会产生一个令人讨厌的后果——反噬发动者。特朗普在2018年3月对钢铁和铝征收的关税,在当年年底之前,每月造成了46亿美元的成本增加和税收损失。前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反而扼杀了美国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而这曾是美国公司占据主导的关键原材料。
彭博社预言,“我们即将看到这种情况再次上演”。底特律的分析师和股东可能会在短期内欢迎特朗普粉碎前总统拜登清洁能源政策的举措,因为这将为他们节约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这绝不是赢得市场竞争的正确途径。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电动化发展,美国及其盟友已经远远落后。“通过粉碎没有中国的脆弱供应链,特朗普保证了北京主宰未来的发展。”
3月27日,当被记者问及特朗普汽车关税相关问题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称,“我们注意到,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已经纷纷作出了回应”。他明确表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繁荣是靠加征关税实现的。美方的做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损害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无益于解决自身的问题。
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汽车股暴跌、多国回应等。同时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优势,指出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会阻碍西方汽车制造商转向清洁技术,还可能产生反噬效果,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在全球电动化发展趋势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强调了贸易战和关税战的弊端以及美方做法的不合理性。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