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年首现!亚洲90后画师入职巴黎歌剧院背后的故事,跨越8000公里,亚洲画师张家骏在巴黎歌剧院书写传奇

90后河南郑州小伙张家骏成为354年来首位入编巴黎歌剧院的亚洲绘景画师的经历。介绍了他的求学背景、入职过程,以及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自媒体账号情况,还探讨了新兴科技对绘景画师工作的影响。

中国与法国之间,直线距离长达8000多公里。而亚洲画师正式入职巴黎歌剧院,这一零的突破,竟跨越了354年的漫长时光,最终由一位90后的年轻小伙达成。

这位小伙名叫张家骏,来自河南郑州。他毕业于郑州第四十七中学,2011年,怀揣着对艺术的追求,毅然前往法国求学。2024年,经过层层严苛的筛选,他成功突破重重难关,正式入职巴黎歌剧院,成为了一名绘景画师。截至目前,他已经参与完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经典剧目的巨幅背景画的绘制工作。他在自媒体平台分享绘画过程的账号,也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点赞。其中,最出圈的作品当属给木门画上逼真的木纹路,网友们纷纷评价他“予门新生”。

当谈及入职巴黎歌剧院这一令人瞩目的成就时,张家骏感慨万千。他表示:“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他们总是把我小时候的画作精心贴在墙上,让我感受到满满的爱与肯定;离不开书法造诣颇高的爷爷和姥爷,他们为我勾勒出了艺术的最初轮廓;更离不开我生长的这片土地,比如我最喜爱的河南博物院,那里的甲骨文、青铜器,还有那些美丽的陶器纹路,都为我的绘画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54年首现!亚洲90后画师入职巴黎歌剧院背后的故事,跨越8000公里,亚洲画师张家骏在巴黎歌剧院书写传奇

成为354年来首位入编巴黎歌剧院的亚洲画师

在张家骏分享的绘画视频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他站在一块巨大的画布前,手中挥动着一支足有自己半个身长的画笔,画笔在画布上轻盈舞动,层层晕染出绚丽多彩的颜色。他时而前后挪动步伐,精准调整下笔的范围;时而跑到高处,仔细俯视作品的整体效果,然后又迅速跑到楼下继续挥洒笔墨,双眼紧紧地盯着画布,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眼前的这幅画作,他完全沉浸在了画中的奇妙世界里。

说起在巴黎歌剧院画大幅画的经历,张家骏回忆道,一切都要从2023年的秋天说起。“当时我老婆看到了巴黎歌剧院的招聘信息,鼓励我投个简历试一试。”因为一直怀揣着在巴黎歌剧院工作的美好向往,张家骏果断决定投递简历。幸运的是,2024年3月,他获得了在巴黎歌剧院工作的机会。然而,这份工作的期限仅有一周,就像是一份“短期工”,签的也是一周的合同。当时他心里清楚留下的希望十分渺茫,但他还是决定放手一搏,于是辞掉了原来从事的修复工作,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巴黎歌剧院的工作中。

初到巴黎歌剧院时,张家骏的工作主要是参与一些舞美道具的制作,并没有机会接触到画大画这种“高级工作”。但他认真努力的工作态度,以及曾经展示过的优秀绘画作品,很快引起了领导的关注。原本为期一周的合同,从2024年3月开始陆续延期至2024年6月。在这个过程中,他有幸获得了第一次独立画一张大画的宝贵机会。后来,由于他在绘画上的出色表现,再加上恰好有一位老画师退休,岗位出现空缺,张家骏最终成功拿下了竞争异常激烈的巴黎歌剧院“编制”工作。

张家骏坦言,刚开始画大画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从来没有画过这么大尺寸的画。这样的画需要钉在画室的地上,站着完成。在巴黎歌剧院,一般大画的尺寸能达到26米×15米,通常需要2 – 3人共同完成,周期也在2周至3个月;就算是偏小一点的,也有12米×8米。”

面对这样的挑战,张家骏充满了斗志。他说:“对于内行来说,只要我一落笔,老画师就能看出我的功底和工作态度。我是巴黎歌剧院成立以来录取的首位亚洲画师,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工作机会,自然不会在工作上丢脸。当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画作出现在舞台上时,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354年首现!亚洲90后画师入职巴黎歌剧院背后的故事,跨越8000公里,亚洲画师张家骏在巴黎歌剧院书写传奇

曾靠画木门出圈,坦言画师工作或被AI取代

除了绘画本身,张家骏运营的自媒体账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2年,他最出圈的作品是在巴黎市中心,为一扇门画上了逼真的橡木纹路。他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惟妙惟肖的木纹效果,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有网友表示:“第一次知道还有为木门画木纹这样的工作,真是长见识了!”更有网友称赞他“予门新生”。

张家骏说,对他而言,运营自媒体账号是一个改变自我、寻找自我的过程。“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开始做账号是为了改变自己社恐的性格,希望通过镜头多与外界接触。这也是一种重新审视自己的方式,可以借此思考和规划我的人生方向。”他还透露,最初做账号时,他对植物很感兴趣,所以经常分享一些关于植物、草药的内容。没想到最终却是在绘画方面出了圈。“画木门出圈以后,我没有趁着这波流量继续发展,而是又回去继续分享植物相关的内容了。不过后来我也逐渐意识到,我的自媒体账号确实应该继续走绘画这条路。”

此外,张家骏也坦言,随着AI等新兴科技的不断发展,绘景画师的工作可能会被取代。“欧洲的剧院一直有采用人工绘制巨幅画的传统,所以才会有绘景画师这样的岗位。但不得不承认,人工绘画的成本非常高,已经让很多剧院难以承受了。”他认为,新兴科技的发展,必然会促使一些剧院放弃花费高、周期长的人工画师,转而采用打印图、3D投影布景等方式。“巴黎歌剧院在法国是国家文化与艺术的象征,手绘至少会作为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但在其他地方,绘景画师可能会越来越少见。”

不过,张家骏也补充道:“绘画的功能性作用或许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被取代,但它的内在价值,比如调节身心、修身养性等作用,是AI等科技无法取代的。绘画不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画画这个行为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意义。”

90后河南小伙张家骏成为354年来首位入编巴黎歌剧院的亚洲绘景画师的故事。他从郑州求学至法国,凭借自身努力和出色绘画技艺获得入职机会。他曾靠画木门在自媒体出圈,同时也意识到新兴科技对绘景画师工作的冲击,但认为绘画的内在价值不可替代。展现了张家骏在绘画道路上的坚持与对绘画价值的深刻理解。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310.html

(0)
小耀小耀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