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江苏省昆山市建成全国首个全域电动自行车换电网络这一事件,详细介绍了换电网络的建设情况、带来的便利与优势,涉及安全、价格、用户体验、门店业务等多个方面,同时阐述了昆山模式对全国城市安全治理的参考意义。
随着第三座换电城市驿站于日前正式启用,江苏省昆山市绿通换电宣布完成了全域电动自行车换电网络的建设。截至2025年2月,全市已经建成了443个智能换电柜,形成了“500米服务半径”的便民网络。这一网络可为5万辆电动自行车提供全天候的换电服务,让市民在出行过程中更换电池更加便捷。
据应急管理部专项调研数据显示,我国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源于非法改装电池与入户充电。昆山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超300万、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200万辆的县域城市,自2024年8月起,由昆山交发集团、国家电投综合智慧能源以及绿通换电展开合作,开始进行电动两轮车智慧换电试点工作。在2024年12月8日,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治理专班在昆山市进行调研,并将昆山模式作为典型,向全国各城市进行推广。
换电模式在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还具有诸多优势。它可以统一电池标准并进行实时数字化监管,能够促进电动车标准化,以及电池的安全监管与回收。而且换电站远离居民居住区,进一步保障了充电安全。这一举措从源头破解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电动车超标、电动车电池年久安全风险增大、用户入户充电等问题,同时也缓解了集中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
在周市镇试点运营的首个绿通换电体验仓,市民王女士仅用28秒就完成了电池更换。用户顺路就可以换到满电电池,这大幅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王女士表示,换电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化体验,之后她不会再考虑自己充电。她还提到换电为电动两轮车带来了差异化体验,可以随时出发,不用担心没电,不过她也担心换电价格过高,无法普及。
在价格方面,王女士称自己之前使用的铅酸电池平均下来每月使用成本在10多元钱,在集中充电车棚充电的每月花费在20元左右。换电的官方指导价有些“小贵”,但推广期价格与现有充电相差不大。其套餐包含8个完整换电循环,如果用户使用50%电量的电池换到100%电量的电池,仅计50%个循环。每循环可以行驶50 – 80km,每月8个循环足以满足日常使用。而且用户购买套餐时,不用为电池另付费用,减少了一次性支出,这也是换电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日前,昆山市第三个绿通换电服务驿站在巴城镇投入使用。换电城市服务驿站综合了多项城市职能,在昆山市多个广场上落地。一方面,它为附近居民提供电动车免费清洁、免费打气、免费安全诊断的“三免费”服务,同时推广居民“以换代充”模式;另一方面,还为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休息场地和热水。目前,换电服务驿站已成为换电项目与市民连接的枢纽,有越来越多的市民用户通过换电城市服务驿站了解、体验换电。
目前传统电动车门店,有三分之一的业务依托旧电池的更换。用户的电池通常在2 – 3年后,寿命衰减到70%左右,冬季会在70%的基础上再“腰斩”,这就造成充电过于频繁,或者里程无法满足需求。用户每两到三年就要到电动车门店更换电池。而换电模式减少了反复更换电池的工作流程,让门店更加专注于车辆的保养维修和智能化体验,更专注于用户体验以及增值服务。换电还将协助门店,以数字化方式,更好地维护用户关系,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已有经销商开始接纳、探索换电模式,并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昆山交发集团鹿路通大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晓菁表示:“智慧换电是对于电动两轮车能源的智慧化升级,通过大数据平台管理换电柜和电池新基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让市民用户获得由智慧化创新带来的体验升级。”
在电动自行车换电市民市场,换电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昆山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的方式,大规模铺设换电柜,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换电服务基础设施,从而吸引了更多用户选择换电模式。昆山作为首个电动两轮车换电全域落地城市,其探索经验可为全国城市安全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昆山建成全国首个全域电动自行车换电网络的情况,包括换电网络的建设规模与服务能力,换电模式在安全、价格、用户体验、门店业务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昆山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解决换电市场难题的做法。昆山的这一模式不仅为市民带来了便利,还为全国城市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