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年春季糖酒会,深入剖析了白酒行业在参展热度平淡背景下所呈现出的积极信号。详细阐述了新品聚焦中端价位带、渠道分化与资本进退等行业新逻辑,以及这些趋势对白酒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2025年春季糖酒会拉开帷幕,其展览面积达到32.5万平方米,参展的商家超过6600家,整体规模和上一届相比基本保持平稳。不过,这次春糖会的参展热度显得有些平淡。当下,头部酒企的招商需求在不断减弱,再加上线上渠道的迅速兴起,传统的展会模式正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然而,即便如此,白酒行业依然透露出一些积极的信号。众多新品纷纷聚焦中端价位带,渠道的分化以及资本的进退,都折射出了行业发展的新逻辑。在消费政策预期的影响下,白酒板块修复的动能正在不断蓄积,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行业调整期韧性显现,新品瞄准中端市场
近年来,白酒行业一直呈现出“量缩价升”的结构性调整特征。从2024年的数据来看,规模以上酒企的产量同比下降了1.8%,但销售收入和利润却分别增长了5.3%和7.76%。这一数据变化表明,在产能出清的过程中,行业的集中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此次春糖会期间,舍得酒业推出了“舍得中国智慧系列”“沱牌韵系列”等一系列新品,洋河股份也对第七代海之蓝进行了升级。这些新产品的定位都指向了300 – 800元的价格带,强调品质与价格相平衡的“质价比”逻辑。
酒企的这一策略与当前的消费趋势是紧密契合的。目前,大众白酒的动销表现十分稳健,安徽、江苏等区域的品牌凭借高性价比的优势,成功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高端及次高端白酒的需求,仍然受到商务场景疲软的拖累。酒企通过推出中端新品,巧妙地填补了消费降级与升级之间的空白。这样做既可以避免高端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又能够强化对大众宴席、日常饮用等场景的渗透。
新品布局的背后,其实是酒企对长期战略的坚守。舍得酒业依靠自身的老酒储备和生态酿造优势,不断夯实产能与品质基础;洋河股份则通过产品的迭代更新,进一步巩固品牌认知。可以看出,整个白酒行业正从“规模扩张”逐渐转向“结构优化”,中端价位带很可能成为下一阶段行业增长的关键所在。
渠道分化与资本进退折射行业新逻辑
春糖会招商氛围的趋淡,实际上折射出了行业渠道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头部酒企的全国化布局基本已经完成,传统的招商需求自然也就减弱了。它们开始通过区域办事处,更加精准地对接经销商。与此同时,电商与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也进一步分流了线下展会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茅台等头部品牌实施的“控量挺价”策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批价企稳极大地提振了渠道信心,为整个行业价格体系的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本跨界进入白酒行业的热潮,如今也进入了理性阶段。像中国环保能源跨界代理杜甫酒业、沛华集团收购多家酒厂等案例,反映出部分资本仍然试图在行业低谷期进行布局。然而,上海贵酒亏损、青海春天业绩连年承压等现象,也表明缺乏品牌积淀与渠道能力的业外资本,很难突破白酒行业的壁垒。资本从最初的“狂热入场”到如今的“选择性退出”,这一转变印证了白酒行业长期主义逻辑的不断深化。
渠道与资本的双重分化,进一步强化了行业“强者恒强”的格局。头部酒企凭借强大的品牌力、渠道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挤压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而中小酒企则需要通过差异化定位或者区域深耕等方式,来寻求突破和发展。
结语
虽然这次春糖会没有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但白酒行业在调整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夯实底部。新品聚焦中端、渠道优化、资本理性进退等一系列趋势,都表明白酒行业正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随着消费政策预期的不断升温,白酒板块的估值修复可能会先于业绩改善启动。那些具备战略定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望在这一过程中率先受益。
本文围绕2025年春季糖酒会,分析了白酒行业在参展热度平淡下的积极信号。行业呈现“量缩价升”调整特征,新品聚焦中端市场契合消费趋势,渠道分化与资本进退有新变化,强化“强者恒强”格局。行业正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变,消费政策预期下,有战略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或率先受益。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