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九亭镇关爱残障人士展开,介绍了其在无障碍居住环境改造、精准落实福利政策、发挥社区宣传作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申请过程十分便捷,改造也是根据我们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的。我父亲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还怕摔跤,他们沿着我父亲主要的活动路线一路都安装了扶手。”李老伯的监护人李先生在完成家庭无障碍居住环境改造后,满意地说道。
据悉,70岁的李老伯患有智力障碍,日常行动极为不便。在前期经过详细的排摸评估之后,今年九亭镇专门为其家庭开展了无障碍居住环境改造工程。这一贴心的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李老伯的生活状况,让他的日常活动更加安全和便利。
近些年来,九亭镇积极落实一系列精准化、人性化的政策措施,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全力构建起全方位的关爱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九亭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心解决好关爱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每一位残障人士都能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政策精准覆盖
2024年12月,聋哑人吴先生来到九亭镇社区服务中心,顺利办理了上海听力、言语障碍残疾人通信优惠套餐。政府每月为他补贴25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
为了确保残障人士福利政策能够精准覆盖到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人,九亭镇精心构建了“政策找人”服务体系。该体系依托残疾人信息库,精准定位符合政策条件的群体,然后采取定向推送的方式,将政策信息直接送到他们手中,确保残疾人能够“即申即享”应得的权益。这些权益政策丰富多样,包括燃油助动车补贴(让下肢残疾人士出行无忧)、春雨助学计划(助力残疾学子成长成才)、盲人公共交通证(可免费畅行全市)、听力/言语障碍者信息消费套餐(实现通信福利升级)等。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每一名符合条件的残障人士都能及时了解到相关政策,并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福利。
发挥“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社区作为服务的末梢环节,承担着重要的宣传职责。九亭镇的社区通过“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充分发挥“最后一公里”的宣传作用,确保政策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政策“找人”。
近日,听力障碍者方女士根据相关条件成功申请了辅助器具闪光门铃。她感激地表示:“每年社区都会下发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表,这些提供的东西对我们非常实用,而且申请流程也很方便。”九亭镇积极推行“就近办 + 上门办”模式,针对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提供上门评残、材料代填等贴心服务,并建立动态档案跟踪他们的需求。这种“数据跑腿 + 人工关怀”的双轨机制,不仅突破了信息壁垒,还注入了浓浓的人文温度,真正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护人”的转变,让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搭建平台传递社会温暖
“奶奶,这个摊位可以免费量血压,还能领取环保袋哦。”“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消防安全和法治宣传的知识。”……在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中,“阳光之家”“阳光心园”的学员们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活动前,他们主动协助工作人员布置摊位;活动现场,学员们化身为热情周到的引导员,为居民提供贴心的引导服务。通过参与这次活动,学员们在奉献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生活,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与陪伴。九亭镇积极构建“健康 + 服务 + 社交”融合平台,为残疾人提供每两年一次的体检服务,鼓励和助推他们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本文详细介绍了九亭镇在关爱残障人士方面的多种举措,包括无障碍居住环境改造、精准落实福利政策、发挥社区宣传作用以及搭建志愿服务和社交平台等。这些举措体现了九亭镇对残障群体的关怀,有助于提升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