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道乡黎族非遗:校地联合打造乡村振兴艺术样本

“我们的表达——五指山毛道乡黎族植物染&藤编艺术展”开幕,同时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与毛道乡人民政府举行教学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介绍了此次合作的起源、实践过程以及基地未来的规划,展现了“非遗+教育”模式为黎族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带来的积极影响。

毛道乡黎族非遗:校地联合打造乡村振兴艺术样本

实践基地揭牌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阳光明媚的3月29日,五指山市三月三大道檀溪展厅热闹非凡。“我们的表达——五指山毛道乡黎族植物染&藤编艺术展”在这里盛大开幕。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黎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时刻。

而在开幕式现场,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发生了。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与毛道乡人民政府携手举行了“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挂牌仪式。这一仪式的举行,如同在毛道乡黎族非遗保护与创新的道路上竖起了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毛道乡在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征程中迎来了全新的突破。

追根溯源,此次合作源于天津美院对黎族传统工艺长久以来的关注与重视。在展览筹备前期,天津美院设计艺术学院染织专业团队不辞辛劳奔赴海南考察。其中,学院的薛明、刘娜教授更是深入毛道乡,与当地的黎族植物染坊非遗传承人以及藤编手工艺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共创实践。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团队成员们积极运用现代设计思维与传统技艺展开对话。他们耐心地协助黎族妇女,将古老的植物染技艺转化创作为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装置。薛明教授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对本次展览的空间布局、色彩叙事进行了系统性的指导。在他的帮助下,黎族女性艺术家群体实现了专业上的蜕变,她们的作品焕发出了新的魅力。

在揭牌仪式上,薛明教授与五指山市毛道乡政府代表共同为基地揭牌,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作为毛道乡植物染坊成立以来的首个高等艺术学府实践基地,该基地有着宏伟的规划。它将构建“非遗活化 – 学术研究 – 人才培养 – 产业转化”的四维体系。

具体而言,基地将设立黎族植物染材研究点,致力于开发可持色固色的新技术,为植物染技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同时,创建“匠人导师 + 学生”双轨制教学模式,把植物染和当地的藤编技法纳入美院课程体系,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技艺。此外,基地还将打造“雨林工坊”,帮助黎族女性推动非遗衍生品进入市场,实现非遗的产业化发展。

不仅如此,基地还将联合政府文化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拟安排师生到毛道乡进行实践,形成“创作 – 展览输出”的闭环生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深山中蕴含的文化密码在时代的浪潮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毛道乡党委书记黄凌凤感慨地说:“随着染布在阳光下的层层晕染与藤编作品的立体延展,‘非遗 + 教育’的创新实践正在毛道乡书写文化传承的新篇章。这场跨越山海的校地携手,不仅为黎族非遗保护注入了强大的学术动能,更助力我们探索出了一条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本文围绕“我们的表达——五指山毛道乡黎族植物染&藤编艺术展”的开幕及“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的挂牌展开。介绍了合作起源、实践过程,阐述了基地构建的四维体系及规划,强调了“非遗 + 教育”模式对黎族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展现了校地合作在文化传承和乡村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986.html

(0)
行云乐易行云乐易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