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湖北武汉医院周边“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现象,记者深入调查其背后的运作链条,包括收药人回收药品的方式、药店违规售药情况、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的猫腻,以及分析了药店配合的原因和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接到观众的举报信息,反映在湖北武汉的一些医院门口,张贴着大量“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这些小广告上所宣称的“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真的能够兑现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迅速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调查。
记者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多家医院附近进行实地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医院门口的交通锥桶、城市栏杆、人行道,甚至垃圾桶上,“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可谓是随处可见,十分扎眼。记者随即随机拨打了小广告上的电话号码,打算一探究竟。
据收药人透露,所谓的6至7折提现,操作流程是参保人用医保卡在药店购买价值1万元左右的药品,然后收药人以6至7折的价格进行回收,参保人可以得到6000元到7000元不等的现金。
在一次交易中,参保人按照收药人张某的指引,来到马应龙大药房(彭刘杨路店),购买了12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这些药品价值高达9840元。张某收到药品后,两人当场进行了现金交易。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收药人张某最终是以不到六折的价格回收了参保人用医保卡购买出来的药品。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这个“医保取现”的灰色产业链中,除了收药人之外,还有其他人员分工配合。有的人负责到医院门口张贴小广告,有的人负责联络参保人,还有的人负责处理回收回来的药品,形成了一个看似“分工明确”的利益链条。
随后,张某掏出一个小本子,给参保人写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武生球蛋白820×9”,并让参保人拿着这张纸条去药店买药。那么,这样一张小纸条真的能从药店卖出处方药吗?参保人来到马应龙大药房(彭刘杨路店),将小纸条交给了药店销售员。令人震惊的是,这位销售员既没有询问参保人的病情,也没有要求参保人出具医师处方,就直接按照张某小纸条上的内容,以每盒820元的价格,给参保人售卖了9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药品价值高达7380元。
药店销售员解释道:“年轻人他需要打(免疫球蛋白)的话,就是选免疫力低下,一般老人就是选肝癌、肺癌了,然后提交复审,人家在审了。”原来,这位药店销售员是通过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的方式给参保人开出了处方药。记者留意到,销售员是通过一个手机App小程序提交的所谓“电子处方”,而且不到一分钟就审核通过了。
记者针对电子处方的相关问题进行询问:“你们跟马应龙(大药房)签订协议是哪一块?”成都成华东升医院富顿互联网医院湖北业务负责人李某回答:“传统处方,几百块钱一年,蛮简单的一个事。”记者又问:“收费六百块钱的模式是?”李某称:“就是图文模式,相当于药店店员自己选。”当记者问到“那这个就不是真人坐诊?”李某含糊其辞地表示:“那我不可能跟你说得太那个,好吧。”记者追问:“能不能经得起查?”李某直言:“怎么可能经得起查。”
药店缘何为“医保取现”大开方便之门呢?仅仅是一通电话、一张纸条,再加上所谓的电子处方,药店就将价值近万元的处方药,利用参保人的医保卡刷卡消费出去。那么,药店销售员明知处方是假的,为什么还要协助参保人刷卡购药呢?
药店销售员透露,他们所在的门店每个月要完成2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而附近有5家药店存在竞争关系,他们每个月都为完成任务而发愁。收药人张某也证实:“销售员缺业绩了,他就找我,他就卖药给我了。”另一位收药人王某也说:“有的店怕我们不去,原来两天我们不去,电话就过来了,说饮料我都买了你咋不来呢,礼品都给你留着呢,来凑一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严肃指出:“不管是药贩子,还是药店内部工作人员,他们内外勾结取得不法利益,是以损害医保系统成千上万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为代价。这种行为除了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以外,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专家同时提醒,看似参保人“套现”得到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但实际上是透支了自己未来看病的资金储备。而这些原本属于自己的“看病钱”,一部分被收药人“套”走,“医保取现”其实也让参保人自己遭受了损失。
本文通过记者调查,揭露了武汉医院周边“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黑幕,包括收药人回收药品、药店违规售药、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造假等情况。药店为完成业绩与收药人勾结,这种行为损害了医保系统和参保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参保人“套现”实则是透支自己未来的看病钱,呼吁各方重视并打击此类违法行为,维护医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