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康健体育公园变身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情况,包括其前身、新的合作模式、智慧化改造、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惠民项目以及现场开展的活动和体育文化收藏馆新展等内容。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健康氛围的地方,社区居民可以尽情享受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在这里,大家不仅能够进行体测,精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还能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燃烧脂肪、锻炼腹肌,塑造健康的体魄。同时,对于脊柱的保护和趣味运动的体验,也让居民们在运动中感受到满满的乐趣。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还弥漫着浓浓的体育文化气息,让居民们在运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体育文化的魅力。
康健体育公园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它的前身是康健社区体育场,始建于2004年,在当时可是上海市首个社区体育场。时光荏苒,21年后的2025年,这里迎来了全新的转变,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这一转变不仅是名称的更换,更意味着它被赋予了新的可能。比如,它加强了与区卫健委、区医保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与运动场所之间康复医疗的相互转接,大力推动“体医融合”朝着更深入、更务实的方向发展。此外,还新建了党群服务站、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站、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等。这些站点就像贴心的“小卫士”,既当好服务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的“温度计”,能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又做好“宣传员”,传播健康知识。同时,它们也是户外职工、快递小哥温暖的港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休息和感受关爱的地方。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老年康养中心,这里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改造。在入口处,采用了先进的人脸识别和二维码身份鉴别技术,就像给中心上了一把安全又便捷的“智能锁”,确保用户能够安全、轻松地进入。中心内部配备了智慧化的血压计和人体成分仪,这些高科技设备就像专业的健康小助手,能够对用户的健康状况进行精准的量化评估。在运动器械方面,引入了智能化训练设备等。这些设备仿佛拥有“智慧大脑”,可以根据用户的实时运动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强度指导,让用户的运动更加科学、有效。而且,中心还会收集用户的健康数据和运动数据,为每位老年人建立专有的健康档案,就像为他们定制了一份专属的健康“说明书”,确保服务的高效性和个性化。
康健街道辖区有不少残障人士,现有残障人士1958人,其中肢体残疾784人、视力残疾385人。为了关爱这些特殊人群,“智慧阳光康健苑”服务空间将面向残障人士免费公益开放。在这里,由专业的运动健康师进行指导,他们会结合器械训练与个性化方案,就像为残障人士量身打造的健康“魔法钥匙”,帮助特殊人群改善身体机能、提升生活质量。
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试点建设得到了许多单位的支持助力。依托崭新的阵地空间,它充分链接了市体育局、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区体育局、区卫健委、区医保局、区残联、医院、院校的丰富资源。通过整合这些资源,落地形成了“悦动康健”运动健康五大惠民服务项目。在现场活动中,各支持单位代表共同进行了项目发布,这标志着这些惠民项目正式启动,将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的健康福利。
活动现场十分热闹,市体科所、上海师范大学“脊”先锋专业团队和中山医院消化科、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也来到运动健康中心。他们开展了首次体质测试、运动健康咨询、青少年脊柱侧弯检测与科普活动。这些活动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为居民们提供了专业的健康服务和知识普及。
与此同时,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新展揭幕亮相。走进这里,数百件体育收藏珍品让人目不暇接,再加上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仿佛能让人在分分钟内穿越奥运百年史。被誉为“奖牌奖杯全国第一人”的陈鸿康老先生已到耄耋之年,他来自康健玉兰园居民区,是一位执着的体育文化守望者。历经半个世纪的努力,他收藏了2万余件来自200多个国家的珍品,涵盖30余大类。眼下,“奥运之光”“荣耀时刻”“力‘球’康健”“康乐体育”四大主题橱窗,完美实现了“运动+观展”的沉浸式体验,让人们在感受运动魅力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
康健体育公园升级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后的多方面变化和特色。它通过体医融合、智慧化改造、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惠民项目以及体育文化展览等举措,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和丰富的体育文化体验,是社区体育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一个典范。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