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在周末举办“智汇校城·新质领航”2025学院路科技创新节相关活动,500多名居民和学生走进6大高校探秘,还介绍了各高校的特色展示以及学院路辖区的科研资源情况,活动备受市民欢迎。
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这里可是高校云集的宝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这6大高校坐落于此。就在这个周末,街道搞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动作——“智汇校城·新质领航”2025学院路科技创新节之“探·高校打卡漫游日”与“聚·科技体验开放日”活动。一时间,500多名居民、学生怀揣着好奇与期待,走进这6大高校,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校博物馆、校史馆、重点实验室探秘之旅。
“原来地铁隧道是这样挖出来的!”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里,孩子们在听完专业的科普讲解后,纷纷发出惊叹声。这座实验室肩负着“大国重器”研发的重大使命,它攻克了许多隧道工程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此次向公众开放,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让人们能够近距离触摸大国重器的创新脉搏,感受科技的魅力。
每一所高校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金石坪的矿石标本,仿佛是一部记载着亿万年地质变迁的史诗,静静诉说着地球的故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好学力行”的校训石碑,陈述着一代代矿大人传承不息的精神;北京语言大学的“一带一路”礼品展,呈现出60个国家的文化印记,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宴;北京科技大学校史馆里,展现着七十多年来一代代北科人求实奋进的精神烙印;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的珍稀标本,如同解开生态密码的钥匙,为人们揭示着大自然的奥秘;中国农业大学的攀岩墙,则彰显着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向上精神。与实验室里的硬核科技体验相呼应,30处校园文化地标在春日里绽放出独特的人文魅力。
在3月28日举行的2025第四届学院路校友创新年会上,一组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学院路辖区虽然面积仅有8.49平方公里,但却集聚了全国重点实验室30家,教育部直属高校6家,科研院所11家。这里还有近80名院士,800余名专家,万名留学生和外国学者,以及数十万青年学者、博士硕士、大学生。真可谓是“半城实验室半城书香”,充满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和文化气息。
学院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打卡漫游和科技开放活动,意义非凡。它让科技成果走出了实验室的大门,融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构建了全民科普的新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学院路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变得可触摸、可参与,不仅丰富了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助力构建了学院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了校城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活动备受市民欢迎,预约系统开放仅仅4个小时,名额就被抢空了。
本文围绕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举办的科技创新节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内容,包括居民和学生探秘高校实验室、校园文化地标展示等,还提及学院路辖区丰富的科研资源,最后强调活动对推动科技融入生活、促进校城融合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且活动得到市民的高度认可。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