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持续加力,经济复苏势头愈发强劲

本文聚焦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围绕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二季度宏观政策发力方向展开。记者邀请五位首席经济学家进行解读,分析了当前经济开局向好的表现,并对后续政策走向提出了建议。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报告指出,这一目标不仅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迫切需要,更有经济增长潜力和诸多有利条件作为坚实支撑,同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紧密衔接,彰显了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坚定导向。

随着二季度即将来临,人们不禁关注我国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究竟如何,二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又将怎样发力。带着这些疑问,《证券日报》记者特别邀请了五位资深的首席经济学家进行深入解读,他们分别是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和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开局态势:向新向好

今年前2个月,我国国民经济起步稳健,多项关键经济指标的表现超出市场预期。受访的专家们普遍预测,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将维持在5%左右。

罗志恒分析认为,自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延续了去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的良好恢复态势。1月至2月的经济数据呈现“开门红”,工业和服务业、消费和投资的同比增速均高于去年全年增速。他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达到5.5%左右,这将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明明结合现有的数据进行判断,认为一季度GDP增速预计在5%左右。他指出,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复苏势头,整体展现出向好的特征。

伍超明表示,在“两新”“两重”等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国内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新突破、市场预期和信心显著改善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月至2月主要供需指标多数实现回升,经济开局呈现向新向好的良好局面。他预计一季度GDP增长5.3%左右。

从具体维度来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明明指出,这一数据反映出工业生产呈现快速扩张的态势,超出了市场预期。从主要行业来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加快扩张步伐,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在消费方面,1月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伍超明认为,促消费政策成效显著,升级类需求不断扩张。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家电、通讯器材、家具等升级类商品销售表现亮眼,增速均在10%以上。

温彬分析称,“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2025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主要围绕“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进行全面部署。随着政策的逐步发力和显效,年内消费增长动能有望得到逐步改善。

从投资角度看,1月至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52619亿元,同比增长4.1%,比去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伍超明认为,投资动能明显增强,且结构呈现分化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其中制造业与高技术投资保持高增长态势,基建的托底作用持续延续,房地产市场出现边际改善,但房企信心仍有待进一步提振。

连平预计,随着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逐步推进、落地并显效,新质生产力将不断发展壮大,内需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恢复势头。3月份通常是信贷投放、企业发债的重要月份,预计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企业债券将加快发行速度,企业融资及运行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

内需:确定性增长

今年我国经济开局形势良好,受访的首席经济学家们对二季度宏观政策的发力也抱有较高的预期。

罗志恒提醒要全面看待1月至2月经济数据“开门红”。他指出,既要看到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经济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也要清醒认识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等因素。因此,不能因一季度的“开门红”而放松宏观调控力度,应持续发力,直至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增强,进入良性循环。

伍超明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有所增加,但上半年GDP平均增速在5%以上的概率较大。他建议,宏观政策需要“力度和进度”双轮驱动,在力度上要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在政策进度方面,尤其是财政政策进度上要践行“能早则早、宁早勿晚”的原则,为下半年经济平稳运行做好政策铺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日前公布的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096亿元,同比增长3.4%。温彬认为,这显示出财政支出靠前发力的特征,从分项来看,支出结构得到优化,民生领域相关支出增速明显加快。

明明表示,二季度财政政策力度需要继续保持,要加快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优先支持基建、民生和新兴产业项目,同时也要向消费补贴、设备更新、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倾斜。与此同时,货币政策要积极配合财政发债,适时降准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时降息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支持楼市、股市稳定。要加大对绿色经济、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的定向信贷支持,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要加快新兴产业布局,推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投入。加速落地以旧换新政策细则,推动更多消费品纳入补贴行列。

伍超明分析称,政策举措应更多聚焦“振消费、强科技、深改革、稳地产、惠民生”等方向,以内需增长的确定性来提振市场预期、对冲各种不确定性。促消费是其中的一条主线,前期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正在显现,建议进一步扩大以旧换新商品范围,释放消费潜能。

连平认为,减税降费、以旧换新及房地产支持政策将持续释放消费需求,新消费领域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传统消费市场也将有所起色。

3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细化措施加快落实,与各种不确定因素抢时间,紧抓快干、靠前发力。同时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做好政策储备,确保需要时能够及时推出、尽快见效”。温彬表示,各项政策将会加速落地,以尽可能地对冲外部不利影响。

本文围绕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展开,分析了一季度经济开局向好的表现,包括GDP、工业、消费、投资等多方面指标的良好态势。同时,针对二季度宏观政策发力,多位首席经济学家提出了建议,强调要持续发力以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协同作用,聚焦关键领域,扩大内需,对冲不确定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093.html

(0)
甜雅mio甜雅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