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了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公安局创新构建“三端融合”政务服务工作法,从机制重构、流程精细、科技赋能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如业务办理效率提升、群众满意率达100%等,还提及了未来将持续深耕大数据终端服务与网办平台建设。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公安局积极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三端融合”政务服务工作法。这一工作法以机制重构、流程精细以及科技赋能为重要抓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业务办理效率提升了40%以上,群众满意率更是达到了100%,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务服务改革经验。
在机制重构层面,怀宁县公安局着力构建了“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一方面,打破传统部门之间的界限,大力推动集约化窗口的整合。交管大队车驾管业务分厅,除了那些涉及场地的车驾管业务外,其余业务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公安综合服务专区。同时,对原有的业务受理窗口进行了精简整合,积极探索“前台综合受理 + 后台分类审批”的新模式。整合了户政、出入境、车驾管等238项行政确认、审批等业务,真正实现了办事“只进一门”。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14个服务窗口实现了高效运转。在工作日,日均受理量能够达到300件。而且,该局还贴心地推出了“假日不停办”服务,高频业务在节假日也能照常开办,日均办件量超过100件。
另一方面,精准服务机制让群众倍感暖心。全流程导办体系覆盖了自助区、等候区与窗口区,专业的导办员们各司其职,他们会指导群众进行智能设备的操作,预审材料,协助群众填写表格。“值日警官”会在大厅全天不间断地巡逻,及时处理群众遇到的疑难问题,日均化解问题20余件。“绿色通道”已经累计服务特殊群体200人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更是将便利延伸到了非工作时间,办理业务超过1200件。此外,场地整合浓缩制将户政、出入境照相室进行合并,统一配备了专业设备,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大幅缩短了群众的等待时长。
在流程精细方面,怀宁县公安局全力打造“温度警务”品牌。充分利用12345平台、效能平台等监督平台,建立了“首问负责、只跑一次”制度。选派民警进行值守,首席代表每日带班,建立了24小时投诉响应机制。对于群众的诉求,能够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则协助对接相关部门。每日晨会、微信群动态提醒结合“好差评”案例分析,强化了对关键环节的监督,群众投诉率显著下降。
极简审批模式亮点突出,审批时限减半,8项证明“免提交”,32项事项“容缺办”,企业最快半天就能拿到证。同时,“全科警长”培养机制通过“晨会 + 夜校”轮训,打造了一支“一专多能”的团队。“综合窗口专班”会定期研讨服务创新,“周会商、月研判”协同多部门,“护企轻骑兵”为园区500余家企业定制警务服务,解决涉企诉求150余件。
科技赋能为政务服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怀宁县公安局打造了“3 + X”服务体系,人工窗口提供全时段服务,设置了潮汐、节假日办件窗口以应对业务高峰和错峰办件。自助服务区配备了4台智能设备,能够实现体检、照相等业务的自助办理。线上“交管12123”App开通了17项网办业务,构建了“8小时 + 24小时”全天候立体化服务体系。
数据共享机制打通了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与多部门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了“车辆报废一件事”等“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数据互联互通,驾驶证补换、车辆年检等多个“一件事”能够集成办理。还探索了“废旧金属收购业备案”一件事,形成了每周定期会商机制并强化监管。AI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以“专业 + 机制 + 大数据”政务服务运行模式为牵引,构建了公安政务服务工作场景立体化思维导图。组织“综合窗口专班”人员积极探索“AI + 警务”融合路径,模拟群众办事思维、依托AI预测模型分析疑难,提升了服务效率。“智能排队叫号”系统联动自助取号、显示屏、语音提示,对接数据资源局实时监测,智能调度资源,缓解了排队压力。
自“三端融合”改造以来,怀宁县公安局公安综合窗口成绩斐然。累计减少群众跑动次数3万余人次,办事便利度大幅提升,窗口服务效率显著增强。未来,怀宁县将持续深耕大数据终端服务与网办平台建设,向着政务服务智能化、便利化的更高目标奋勇前行,为地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介绍了怀宁县公安局创新的“三端融合”政务服务工作法,通过机制重构、流程精细、科技赋能三个方面的举措,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减少了群众跑动次数。未来怀宁县将继续推进大数据终端服务与网办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