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山东寿光的新农人,讲述他们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将数字技术融入农业,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深入产业带“路”,并展望了数字乡村新农人的未来,展现了新农人在推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在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美誉的山东寿光,一幅崭新的农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曾经,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在田间地头;如今,一群手握手机的“新农人”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用手中的镜头,聚焦翠绿的黄瓜架、火红的番茄枝,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农事”之旅。在这里,他们直播传授嫁接技术,将传统农耕技艺以全新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科普智慧农业知识,让先进的农业理念深入人心;叫卖新鲜果蔬,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短视频直播平台已不再仅仅是人们生活中的娱乐“玩具”,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农业生产的“新农具”。而那些熟练掌握这门“手艺”的新农人们,也逐渐成长为整合农业产业链条的关键“链主”。他们凭借科技创新的力量,对农业“供给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写,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新农人的使命,不仅是把家乡的优质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更要把现代农业技术和产业模式传播出去。”3月27日,在快手举办的2025数字乡村新农人发展交流会上,新农人曹子榆满怀憧憬地分享了自己的愿望。
这位90后的寿光姑娘,是地道的“农三代”。与父辈们传统的耕作方式截然不同,她大胆创新,将农技知识和生活场景以原生态的方式搬到了短视频上。她发布的作品,就像是一本新农人的种地记录手册,详细地分享种植的细节,耐心地科普农业知识和技术,生动地展现农产品销售的全过程。仅仅短短半年时间,她的快手账号粉丝量就接近100万,成为了新农人中的一颗耀眼新星。
如今,曹子榆的愿望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在她运营及合作的千亩大棚里,现代农业的气息扑面而来。2024年,她先从当地农企置换了3个智慧大棚的免费租赁权,为自己的农业创新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她联合研发机构,积极试验优质种源和先进技术。为了种出品质上乘的草莓番茄,她在农业专家的悉心指导下,试种了300多个番茄品种,并从中精心选出30多个口感上佳的品种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有了好种子,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曹子榆积极尝试前沿农业技术,不断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她通过集热板形成地暖式蓄热,巧妙地解决了大棚夜间供热问题,促进了植株根系的健康生长;将臭氧技术用于消毒杀菌,尝试缓解土壤板结,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为绿色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有很先进的农业技术,但有时候它们离真正的务农者、老百姓很远。我乐于做这样一个纽带,通过自己的方式和影响力,帮助更多人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曹子榆满怀热情地说道。她希望,成熟的农业技术、先进的理念、优质的种苗能服务于所有的农民,让更多人享受到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深入产业既是带货,更是带“路”
小小的手机屏幕,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的不仅仅是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更是串起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
三月,是姜农们忙碌的时节,他们正赶着开沟起垄、放种覆土。种姜第一水怎么浇、怎样科学高效预防线虫、大姜怎么打沟更好……新农人孟晓帆站在姜田边,通过短视频与直播,耐心地为姜农们讲解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021年,孟晓帆在快手开设了“小益学农”账号,她发起农技直播并更新种植生姜的科普短视频。最初,她只是希望通过平台结识更多朋友和行业前辈,积累农业知识和经验。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方寸之间的数字世界,让她串联起了一条从农资、农技、质保到销售、储存、出口的生姜全产业链。
快手为孟晓帆的生姜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她顺势创立了农资连锁品牌“百番裕农”,在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开设了5家门店,逐步构建起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客户是通过平台找到我的,很多外地的农户,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我。”孟晓帆自豪地说。她努力做好生姜的质量和销路,形成了从技术分享、农资销售到生姜收购的良好产业闭环,为生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数字乡村新农人的未来
近年来,快手上涌现出了一批像曹子榆、孟晓帆这样的新农人。他们曾经跳出“农门”,接受了外面世界的洗礼,但最终又毅然回到“农门”,用自己的所学和所悟,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他们推动市场要素下乡,促进城乡要素融合,推动农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同步升级,让农业发展的新动能得以充分释放。
一组数据最能直观地展现出新农人的影响力。根据《2024快手“三农”生态数据报告》,截至2024年8月,快手“三农”深度兴趣用户达1.4亿,乡村用户每日互动量达29.4亿;在农技传播方面,快手上粉丝破万的农技创作者多达4.5万人,年度发布的视频总量高达1594.3万个,平均每天有2.4万场农技直播在快手开播。
“数字技术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乡土发展范式,在数字时代,扎根乡土不再是落后的选择,而可能成为引领发展的先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晖临表示,快手等数字平台不仅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手,还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新农人与新农具的碰撞,将持续释放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为了更好地扶持和服务‘三农’创作者,我们正通过流量扶持、工具升级、电商赋能,帮助新农人实现乡村振兴。”快手“三农”负责人黄诚提到,快手推出两大全新升级的“‘三农’耕耘计划”和“‘三农’村村红计划”,通过以现金和流量补贴的形式,助力农技传播与农产品上行。
得益于快手平台构建的“农技学习——农资交易——农产品流通”闭环,因蔬菜而声名远扬的寿光,更是实现了“一部手机管大棚、一部手机卖全国”的数字化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表示,新农人是传统农业的继承者,也是数字技术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的参与者。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数字乡村新农人”,直播和短视频既是很好的入口,也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是年轻人展现自己的工具。作为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农人要掌握技术复合型能力,才能变成“兴农人”。
本文围绕山东寿光的新农人展开,介绍了他们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和数字技术,从传统农耕走向智慧农业的转变。新农人曹子榆通过短视频分享农技知识,积极探索先进种植技术;孟晓帆借助平台串联生姜全产业链,构建销售服务网络。同时,快手上大量的“三农”数据显示了新农人的影响力,平台也推出相关计划助力乡村振兴。新农人作为传统农业的继承者和数字农业的参与者,掌握技术复合型能力,将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