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AT – 1卫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开启“太空之眼”

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卫星SDGSAT – 1公布最新成果展开,介绍了该卫星的特点、数据开放情况、应用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计划”获批等内容。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这一备受瞩目的盛会期间,一则科技喜讯传来——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卫星SDGSAT – 1公布了其最新成果。这颗卫星犹如一位默默耕耘的太空使者,已向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开放了超过42万景的数据,为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SDGSAT - 1卫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开启“太空之眼”

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卫星SDGSAT – 1,它有着独特的使命和卓越的性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主任郭华东介绍,SDGSAT – 1可不简单,它是全球首颗专为2030年议程设计的科学卫星。这颗卫星搭载了热红外、微光和多谱段三种先进的载荷,就像拥有了三只功能各异的“眼睛”。通过多载荷协同观测,它能够像一位细致入微的侦探,精细刻画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痕迹,从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郭华东进一步解释道:“如今,世界各国发射的卫星数量众多,涉及气象、海洋、环境等各个领域,但这些卫星大多侧重于监测自然现象。而SDGSAT – 1的特点十分突出,它聚焦于监测人与地球相互作用后,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痕迹。”目前,SDGSAT – 1已向全球104个国家开放了超过42万景的数据,并且在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碳排放评估等重要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说,它为人类更好地了解自身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卫星星座将如同璀璨的星空,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精准的“太空之眼”。郭华东表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注的重大命题,数字技术和数据开放作为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的核心引擎,已成为全球共识。”今年是2030年议程通过10周年,上个月,SDG中心联合全球20多个国家的35个科研机构、大学与国际科技组织发起的“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计划”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批准。这一举措无疑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卫星SDGSAT – 1公布最新成果,已向多国开放大量数据。该卫星通过多载荷协同观测,聚焦监测人类活动痕迹,在多个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未来卫星星座将助力可持续发展,且“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计划”获批,有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460.html

(0)
小耀小耀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