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今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展开,详细介绍了年会上人工智能在各方面的新技术、新应用、新趋势。从创造新成果展现产业规模扩大,到塑造新动能中资金与人才的同步跟进,再到探索新未来时AI对千行百业的赋能,全方位呈现了人工智能在北京的蓬勃发展态势。
在今年热闹非凡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百余台机器人如同灵动的精灵,在各个角落来回穿梭。它们活跃在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各类场景中,成为了年会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与此同时,2场核心论坛、5场专场论坛以及多场特色活动接连举办,现场氛围热烈非凡。并且,数十项重大成果也在年会上接连发布,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在这场盛会中,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新应用、新趋势备受关注,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焦点。
首先,人工智能在创造新成果方面表现卓越,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你看,迎宾机器人用多语言热情地问候来宾,尽显友好与专业;机器人茶艺师熟练地沏茶倒水,动作优雅娴熟;仿生机器狗更是带来惊喜,即兴表演后空翻,引得现场阵阵喝彩。这些“人机共生”的美好图景,背后依托的是人工智能强大的“硬实力”。
“小关店铺”里,一台具身大模型机器人担任着服务生的角色。它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拿取客户点单的饮料,高效的服务让人称赞。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武文韬表示:“这项技能的背后,是我们构建的机器人动作数据集在支撑。”
同样令人惊喜的,还有年会发布的数十项成果。“通通”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精心打造的通用智能人,经过1年的“成长”,它变得更加聪明了。在语言、认知、情绪等方面,“通通”与6岁孩子的心智水平基本相当,展现出了人工智能在智能发展上的巨大潜力。
在年会开幕式上,10项重大科技成果重磅发布,其中北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成果包含“AI 工业制造”“AI 生活服务”等9个应用场景,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例如,AI赋能儿科医生,可以辅助生成诊疗方案,大大提升了大模型在儿童医学垂直领域的能力。
一连串丰硕的成果充分显示出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雄厚实力。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副处长李天琪介绍,北京正以海淀为核心,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3500亿元,同比增长约29%,全市聚集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备案人工智能大模型105款,产业发展态势一片向好。
其次,人工智能在塑造新动能方面,资金和人才也在同步跟进。在论坛常设展上,北电数智科技公司战略与市场负责人杨震介绍:“万亿级规模的广东佛山泛家居产业面临产品同质化、设计低效等问题,我们需要在确保产业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量身打造一整套全栈解法。”于是,他们打造了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AI底座,积极探索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精准营销智能化的路径,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塑造新动能,资金融通必不可少。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二期基金合作子基金成功签约,优秀项目可获得专项贷款补贴和投融资对接,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国际前沿科技大赛上,人工智能参赛项目占1/4,不少选手结束路演后就有人征询合作,技术能够迅速转化为产品,这让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人们信心更足了。
论坛期间,代表中国AI新生代生力军的“AI100青年先锋”名单公布,全国65人中,北京有33人,占比超半数。这充分说明青年人才正成为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最后,人工智能在探索新未来方面,正积极赋能千行百业。“请把离杯子最近的那个苹果放在篮子里,顺便再帮我拿一个削皮刀。”当接到这样的指令,3个不同品牌、不同构型的机器人能够分工协作,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介绍:“这基于我们发布的具身智能跨本体框架与具身大脑。”一脑多机实现跨本体协作,推动具身智能从单机智能迈向群体智能,开启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篇章。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成为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生产力。3月29日,“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生态网络”启动建设,其目的是有效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提供更多普惠、开放的公共算力服务,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加速演进。论坛上,“北京前沿算法协同创新矩阵”“北京具身智能协同创新矩阵”“北京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协同创新矩阵”三大协同创新矩阵发布,围绕基础模型、认知智能、安全治理等方向布局23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此为关键节点,贯通国家级科研机构、顶尖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与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链路,在算法突破与产业落地的双螺旋中,构筑起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高地。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正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交通领域,北京市海淀区四道口区域,AI信控系统能够实时感知交通流量和排队时长,使得早高峰平均拥堵系数下降29.7%,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在医疗领域,百川智能公司打造的AI全科医生系统,实现了预诊与面诊的无缝衔接,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教室打造出充满互动与想象力的智慧学习空间,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华为公司标准与产业发展副总裁祁峰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人工智能应用不仅将给个人带来差异化的体验,同时还能促进组织协同,为社会公共治理服务带来深刻改变,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本文全面介绍了今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在创造新成果方面,展示了众多人工智能应用和成果,体现了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雄厚实力和不断扩大的规模;在塑造新动能方面,资金和人才的同步跟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探索新未来方面,AI赋能千行百业,技术不断演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