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美国政府即将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详细解读了“对等关税”的含义、层面内容,深入分析其违背经济规律、破坏国际贸易准则的不妥之处,探究背后的盘算,最后指出该政策可能对发展中国家以及美国自身造成的冲击。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了全球贸易领域的高度关注:美国政府决定从4月2日起,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对等”这个词,英文是“reciprocal”,它有两个常见的中文译法,“互惠”和“对等”。在以往的贸易机制安排里,大家通常把它翻译成“互惠”,这很好地体现了贸易伙伴之间互利共赢的精神。然而,在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的当下,“对等”这个译法更能客观地体现和突出贸易对手之间所谓的平等待遇。
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行的“对等关税”,打着“追求公平”的幌子,对关税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但实际上,这一举措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则,还完全无视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它是“零和博弈”思维的产物,是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工具。“对等关税”的实施,必将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全球供应链,让本就紧张的国际贸易局势更加严峻,加剧全球经济的分裂。
那么,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到底是怎么个“对等”法呢?
美方提出的“对等关税”主要包含三个层面。
——国家层面的“对等关税”
举例来说,如果某个国家对美国商品征收100%的进口关税,那么美国也会对该国商品征收100%的关税。
——商品层面的“对等关税”
目前,美国对来自某国的某种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对方对来自美国的同种商品征收10%的关税。一旦实施“对等关税”,美国就会把从这个国家进口的这种商品的关税提高到10%。
——非关税壁垒层面的“对等关税”
这一层面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增值税等方面的内容。
3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出席活动。(新华社记者胡友松摄)
美方声称,征收“对等关税”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解决与贸易伙伴之间“其他不公平和不平衡的贸易问题”。贸易伙伴的关税税率、行业补贴、税收政策等,都被美方用来评估“对等关税”的税率。
然而,专家指出,美国的“对等关税”主张存在很大的问题。
其一,“对等关税”违背了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该原理表明,各个国家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相互交换,这样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以咖啡贸易为例,美国是咖啡消费大国,但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美国咖啡豆的产量相对较少,成本相对较高。所以,美国从咖啡豆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进口咖啡豆,双方都能获得好处。目前,美国对进口生咖啡豆不征收关税,而巴西作为咖啡豆生产大国,也是对美出口咖啡豆最多的国家,一直对本国进口的咖啡豆征收9%左右的关税。这是基于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形成的结果。但如果套用“对等关税”,美国盲目地效仿巴西征收9%的关税,这不仅无法提升美国咖啡豆的出口,因为美国的咖啡豆生产本身就缺乏国际竞争力,还会损害数百万美国咖啡烘焙商和成千上万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表示,每个国家的产品竞争力不同,所以各国会根据自身情况对产品类目设置合适的关税,并在贸易协定谈判中通过以市场换市场来实现“互惠”。一味地追求全部对等、完全对等,是不理性的行为。
其二,“对等关税”违背了世贸组织的规则。根据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各成员不能歧视其贸易伙伴。如果美国与某一国达成协定降低了关税税率,且这个税率更低,那么这个税率就适用于美国已经谈过贸易协定的所有贸易伙伴。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认为,“对等关税”至少会在两方面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一是对不同贸易伙伴征收不同关税,这违反了世贸组织成员之间互不歧视的承诺;二是如果美国将关税税率调高至超过与其他成员协议商定的最高水平,同样也会违规。
2023年11月9日,咖啡师在巴西贝洛奥里藏特举行的咖啡周上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其三,“对等关税”无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无异于剥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在世贸组织的规则中,并没有要求采取关税对等的原则。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时,它们往往会征收高关税来保护本国市场相关产业;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关税会逐渐降低。美国在自身已经度过了需要保护的发展阶段后,却强求“对等关税”,这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公平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飞涛指出:“在经济发展不对等、经济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美国实施‘对等关税’是不公平的,这将进一步拉大世界贫富差距。”
那么,美国提出“对等关税”背后有什么盘算呢?
专家指出,特朗普政府提出“对等关税”,一方面是想解决一系列国内的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关税作为贸易谈判的工具,以达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目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表示,美国政府近期关税措施的动机主要包括:减少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推动对美投资,加速制造业回流;增加关税收入,填补减税政策带来的财政缺口;把关税作为施压手段,达到经济和经济以外的目的。
瑞士SPI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斯蒂芬·英尼斯认为,美国政府提出“对等关税”不一定是为了征收更高的关税,而是想把它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迫使其他国家与美方进行新的贸易谈判。
需要注意的是,“对等关税”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复杂,难度也很大。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发文称,对于每一种商品,单一的关税税率将被数百种可能的双边关税税率所取代,对于供应链跨越多国的产品来说,情况会变得极其复杂。
最后,谁会在“对等关税”政策下受到最大的伤害呢?
在美国政府没有明确“对等关税”细则之前,我们还不清楚它会对哪些国家造成最大的冲击。不过,对美国产品征收较高关税的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像印度、巴西、阿根廷以及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等。彭博社指出,“对等关税”预计将对欠发达经济体造成沉重打击,因为这些经济体对美国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较高。
根据世贸组织的数据,2024年美国前10大贸易伙伴在2022年实施的最惠国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中,印度为12%,韩国为8.4%,越南为5.1%,墨西哥为3.9%,加拿大为3.4%,均高于美国的2.2%。
刘飞涛认为,一些欠发达国家虽然可能不是“对等关税”的重点对象,但它们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根据现有的贸易规则,这些欠发达国家通常被允许对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而它们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可以享受较低的关税。
此外,“对等关税”政策也会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拖累美国自身的经济增长。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预测显示,“对等关税”实施后,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短期将上涨1.7%,2025年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涨幅将扩大至2.1%,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
本文围绕美国政府即将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展开,全面阐述了其内容、不妥之处、背后动机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对等关税”违背经济规律和国际贸易准则,是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不仅会冲击全球贸易秩序,也会损害美国自身利益。这一政策提醒各国要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