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社会救援圈”:科技驱动城市急救新变革,腾讯携手,“5分钟社会救援圈”开启急救新时代

本文聚焦我国心脏骤停急救现状,介绍了由腾讯主办的“科技驱动城市急救新变革大会”上提出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概念。该救援圈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打造多方联合应急开放平台,提升急救效率,同时也提及了其在城市和农村场景的推广情况及面临的挑战。

相关数据清晰地显示出我国急救现状的严峻性。每年,大约有55万人遭遇心脏骤停的危急情况,然而院外急救的成功率却不足1%。更为关键的是,平均救护车抵达时间在8 – 13分钟,这远远超过了4 – 6分钟的黄金救援窗口。目前,我国的急救体系主要依赖120急救中心与医院专业急救力量进行院前、院内救治,社会力量的参与极为缺乏。

面对这样的困境,科技正成为重塑生命守护网的关键力量。3月30日,由腾讯公司主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驱动城市急救新变革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在会议现场,来自国内外急救医疗领域的众多专家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关于科技与生命的对话。

南都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一个重要消息,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与腾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达成共识,将携手共同推动“5分钟社会救援圈”在更多城市落地生根,同时积极推进数字急救的标准化建设。

“5分钟社会救援圈”:科技驱动城市急救新变革,腾讯携手,“5分钟社会救援圈”开启急救新时代

签约现场。图片来源:中关村论坛。

据详细了解,“5分钟社会救援圈”致力于打造一个多方联合的应急开放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企鹅急救”,120指挥中心、医院急诊科等专业医疗力量能够与附近的急救志愿者、急救设备实现数字化连接以及可视化交流。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主委吕传柱在会上着重提到,急诊急救实际上涵盖了六个重要场景,分别是呼叫管理、现场救治、转运救治、院内救治、ICU救治和转科后的救治。只有将所有场景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形成一条最为完善的急救链。在这六个场景中,院前急救既是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院前急救的理想状态是,120能够通过视频指导目击者进行急救,社区志愿者能够及时应急响应,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能够快速到达现场。

而“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核心目标正是构建这样一个高效的院前急救网络。具体来说,当救护车在途中时,急救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系统远程观察伤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第一现场的救援工作,安慰呼救人,并指引其在现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与此同时,120救护车还可以通过微信更快、更精准地定位患者的位置。

“5分钟社会救援圈”不仅关注急救网络的构建,还致力于推广和普及公众急救培训、AED和志愿者定位及落实等工作。它的目标是让专业的急救能力通过多方视频通话系统提前到达救援现场,让急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够成为第一响应人,从而补上救护车到达前急救空窗期的最后一块拼图。

吕传柱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强调,急诊急救经常面对的是“时间高度依赖疾病”。以心跳骤停为例,留给人类的抢救时间仅有4 – 6分钟。如果抢救不及时,大脑在4 – 6分钟内缺血,将会发生不可逆损伤,即便最后人被抢救过来了,也极有可能变成植物人。“在这样的突发情况下,患者身边没有医生的概率高达99%,而且超过70%的心脏骤停事件发生在家里。”

在吕传柱看来,打造“5分钟救援圈”是一项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的良心工程,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未来,需要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大力普及公民的急救教育,让“5分钟救援圈”能够更好地落地实施,从而让城市变得更加安全。

腾讯SSV时光实验室副总经理胡晗翰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在强调一个重要认知: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了解‘五分钟救援圈’怎么联动,这不仅是为了救助别人,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

据他介绍,截至2025年3月中旬,“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数字化急救系统已经连接了82万急救志愿者,并且成功救助了21950位突发疾病患者,其中包括1012位心脏骤停患者。

胡晗翰还提到,自2022年至今,“5分钟社会救援圈”已逐步在深圳宝安、苏州、东莞、天津、青岛、广州、郑州、烟台、喀什等城市启动。未来,还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5分钟社会救援圈”。

据悉,在这些已经落地的城市,“5分钟社会救援圈”已与120系统实现联通。用户拨打120后会收到一则短信,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即可跳转到“企鹅急救”微信小程序,届时会有专家在线指导施救。

当天论坛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北京总部党委书记刘勇也透露,还有多个省市地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商谈合作事宜。下一步,腾讯将协同北京市政府,积极探索企鹅急救平台在北京的落地工作。

除了关注城市急救问题,腾讯SSV时光实验室也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场景的急救难题。

一份面向221个村的抽样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高达81.2%。遇到紧急情况时,他们第一选择并不是拨打120,而是有58%的概率会联系当地的村医,27%会优先拨打儿女的电话,只有17%会优先拨打120。此外,77%的人没有智能手机,还有22%的人甚至不知道有120的存在。

这无疑对既有的急救解决方案提出了新的严峻考验。胡晗翰表示,该实验室正在广州从化农村,尝试以村医为核心,验证120随车医生远程指导结合移动AED的模式。

为了提升AED使用效率及覆盖范围,实验室也在深圳试点无人机、出租车配送AED等方式,并且支持中西部低资源地区AED急救设备在重点公共场所等区域的覆盖。

本文围绕我国严峻的急救现状,介绍了“5分钟社会救援圈”这一创新模式。它借助科技手段构建多方联合的应急开放平台,提升了院前急救效率,在城市取得了一定成效并计划全国推广。同时,也关注到农村急救的难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5分钟社会救援圈”有望成为改善我国急救状况的重要力量,但仍需多方共同努力,普及急救教育,以实现其更好的落地和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107.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