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徐州举办的“生命·希望”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展开,介绍了徐州人体器官捐献的发展情况,包括报名登记和成功捐献人数,还阐述了徐州医科大学在遗体接收流程中的人文关怀,以及相关纪念活动和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意义,同时指出遗体捐献对医学事业的重要性和目前面临的遗体资源稀缺问题。
近日,一场以“生命·希望”为主题的2025徐州市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徐州市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庄重举行。此次活动,是对那些为挽救他人生命、无私奉献大爱的逝者,致以最诚挚的感恩与崇高的敬意。
遗体器官捐献,被誉为“献上生命的礼物”,这是一项造福社会、泽及后人的伟大善举。国际社会对其高度关注,它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自2011年年底,徐州开启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截至2024年年底,徐州共报名登记遗体捐献累计约6万人,成功捐献146具。值得欣喜的是,公众的捐献人数及意愿在不断增强,登记与捐献人数呈现逐年提升的良好态势。
为捐献者举办追思仪式
“当捐献人去世后,其亲属或其他执行人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告知他们,需由医院出具‘居民医学死亡证明’,或者由公安部门出具‘居民死亡殡葬证’。同时,我们会确认具体的遗体接收时间、是否举行告别仪式、是否可以进行解剖学处理等相关内容。”徐州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收站的梁昌老师详细介绍道。在捐献完成后,徐州市红十字会会向捐献者近亲属或执行人颁发志愿捐献遗体荣誉证书,徐州医科大学也会开具遗体捐献证明。
徐州医科大学是徐州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接收站资质单位。该校依据国务院2023年印发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制定了严谨规范的遗体接收标准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很多环节都贯穿了人文关怀理念,充分体现了对大体老师——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的尊重。
“我们始终尊重逝者的意愿,同时也尊重每一位亲属的意愿。只要有一人不同意,捐献就无法完成。”该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刘志安教授强调。在遗体接收后,进行教学或科研之前,学校会组织师生为捐献者举行追思仪式。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组织学生、老师和遗体捐献者家属,在纪念园举行庄严的缅怀仪式,以此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深切感恩和崇高敬意。”该校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韩红柳介绍说。这一活动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更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医学事业的崇高意义和大体老师的奉献精神。
刘志安教授还介绍,为了激发学生对大体老师的感恩之心、对病人的关爱之情以及对职业的敬畏之心,自2017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会在局部解剖学课程开课前举办“大体老师启用及感恩仪式”。近些年,学校创新性地开展了线上+线下模式。去年9月举办的线上仪式,共有12000人参与,校内每年参与师生达5000余人。仪式现场设置了特邀嘉宾致辞、学生和教师代表默哀、献花、医学生宣誓等环节,充分传递了对大体老师的敬重及感激之情。
全市已完成遗体捐献146具
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2011年11月起,徐州被列入全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第二批试点城市,成为苏北地区唯一的试点城市。同年,徐州市红十字会成立捐献服务部,并陆续培养了4名器官捐献协调员。
2018年底,徐州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建成。这一纪念园的落成,为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提供了集体缅怀纪念的平台,也为进一步推进徐州遗体器官捐献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2019年3月17日,徐州首次举行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此后每年都会举行庄严隆重的缅怀纪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表达了对捐献者的崇高敬意,还吸引了更多爱心人士、爱心机构加入这项事业,从而挽救更多生命,传递更多正能量。
据了解,徐州医科大学目前接收到的遗体数量还远远满足不了教学需求。“遗体捐献不仅为医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助力医学研究的发展,更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梁昌老师表示。目前,绝大部分医药院校都面临着遗体资源稀缺的窘境,特别需要广大群众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医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本文介绍了徐州举办的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展现了徐州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成果,包括报名登记和成功捐献人数的增长。强调了徐州医科大学在遗体接收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相关纪念活动对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同时指出遗体捐献对医学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遗体资源稀缺的问题,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