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全球美妆领军企业雅诗兰黛集团在ESG领域的表现。详细阐述了其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也指出了在公司治理、产品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点明雅诗兰黛在成分安全领域滞后,可能需进行自我革新。
作为全球美妆行业的领军企业,雅诗兰黛集团在近年来积极投身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举措。这些努力让集团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
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层面,2020年,雅诗兰黛集团正式宣布了“自然之美”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战略明确承诺,到2025年要实现净零碳排放,到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令人欣喜的是,截至2024年财年,雅诗兰黛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100%可再生电力的采购,并在范围1和2排放中成功实现了碳中和。不仅如此,集团还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到2030年将全球企业车队车辆100%转换为电动汽车。在2024财年,集团在欧洲、中东和非洲车队的电动汽车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使得全球企业车队中的电动汽车百分比提高到了10.7%。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雅诗兰黛集团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其直接生产基地的取水量减少了23%,提前完成了2025年的目标。
包装可持续性革新是雅诗兰黛环境举措中的一大亮点。集团推出了“负责任包装”战略,计划到2025年让75% – 100%的包装达到可回收、可再填充、可重复使用、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标准。截至2024年上半年,71%的雅诗兰黛产品包装已经实现了可回收、可再填充、可重复使用的目标。
在促进社会公平与包容性方面,雅诗兰黛同样有着卓越的表现。集团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支持女性赋权事业,其标志性的“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已经持续了近30年。仅在2024财年,就举行了超过60场防癌科普活动,通过教育、创业支持和健康倡导等多种方式,为全球女性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
在公司治理方面,雅诗兰黛更是连续多年荣获“最佳多元化公司”和“全球最适合女性工作的公司”等称号。截至2024年上半年,雅诗兰黛全球员工中女性占比高达81%,70%的科学家和技术专业人员为女性,这一比例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公司还实施了全面的无意识偏见培训计划,并设立了多个员工资源小组(ERGs),以支持不同背景的员工实现更好的发展。
然而,即便拥有如此多的荣誉和亮眼表现,雅诗兰黛在ESG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瑕疵。
在公司治理方面,雅诗兰黛近期推出了十年来规模最大的裁员计划。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到2026年中,将裁减5800至7000人,目的是简化组织结构、重振销售增长。回顾过去,雅诗兰黛集团也曾宣布过裁员计划,但此次的裁员规模远远超过了以往。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5月,集团宣布全球裁员1200人;2020年8月,宣布裁减1500至2000人;2024年2月,宣布裁员3%至5%,预计影响1800至3000名员工。
在产品生产方面,雅诗兰黛首当其冲面临的就是“致癌物”争议。2024年3月,雅诗兰黛旗下倩碧的一款产品被美国独立实验室检出含有高含量致癌物苯。雅诗兰黛回应称,倩碧确实在一款产品中使用了过氧苯甲酰(Benzoyl peroxide,BPO),但强调“按预期使用是安全的”。同时,该集团还表示在中国销售的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除了苯的问题,雅诗兰黛还被质疑在化妆品中添加含致癌物石棉的滑石粉。在最新财报中,雅诗兰黛披露,从2024年8月底到2024年10月,公司与某些原告律师事务所达成了“滑石粉诉讼和解协议”,并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记录了1.59亿美元的费用,用于支付当前索赔的商定金额和未来潜在索赔的估计金额。
与欧莱雅已建立“产品环境影响评分系统”,资生堂推出“无滑石粉”承诺相比,雅诗兰黛在成分安全领域的滞后显得格外刺眼。当ESG评级机构开始将产品毒性纳入评估体系时,这家美妆老牌巨头或许需要进行一场更为彻底的自我革新。
本文全面介绍了雅诗兰黛集团在ESG领域的表现。一方面,集团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女性赋权支持和多元化公司建设等方面表现出色;另一方面,也存在公司大规模裁员、产品面临“致癌物”争议等问题。面对成分安全领域的滞后,雅诗兰黛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自我革新,以适应ESG评估体系的要求。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