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消费对经济和民生的重要性展开,阐述了我国消费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强调要通过读懂消费者需求优化供给体系,各地各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促消费,最终指出需求与供给紧密配合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消费,宛如一座桥梁,一头紧密连着经济,另一头稳稳系着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举措将促消费和惠民生完美结合,生动地诠释了“民生为大”的理念。它不仅有利于稳固消费的根基,更能以消费的提质升级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4.5%,有力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持续升级。在技术进步的驱动、科技力量的赋能以及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居民的消费层次、消费方式、消费形态和消费观念都展现出全新的特点。消费需求日益朝着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从银发经济这片新“蓝海”的崛起,到新能源汽车销量屡创新高;从各地文旅爆款不断涌现,到消费品以旧换新热度空前高涨,消费领域呈现出诸多新亮点,消费市场正逐步从追求“量”向注重“质”转变。
消费市场的繁荣景象,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发展韧性不断提升。然而,在看到消费市场红火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当前,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其中消费不振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需要打通消费领域的堵点卡点,从多个维度创新供给体系,激发消费活力,从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并且能为新的生产创造新的需求,二者相互促进。如今,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持续快速释放。优化供给,首先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行业企业应通过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来回应市场的期待,推动产品和服务从“规模化标准化量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从满足“功能价值”向满足“情绪价值”转变。当然,促进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从根源上提高居民收入,减少消费限制,优化消费环境,进而不断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加快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服务消费发展,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努力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方面的短板。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提升消费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增强消费意愿、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等方面,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这充分体现了从长短期结合的角度,统筹促消费与惠民生、优供给与扩需求的政策思路。
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当需求与供给的齿轮紧密咬合,消费市场的每一次“提速换挡”,都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本文强调了消费在经济和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我国消费市场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要通过创新供给、读懂需求等方式激发消费活力,各地各部门也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以实现需求与供给的良性互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