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的观点展开,探讨了未来中阶智驾的发展趋势、主机厂的应对策略以及供应链在其中的作用等内容。
在3月31日,来自中国经济网的消息(记者姜智文报道),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中国区总裁吴永桥,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智能汽车创新技术与产业分论坛上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他表示:“未来中阶智驾不会是汽车的灵魂,而是如同当下的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成为汽车的标配。一旦成为标配,主机厂没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进行全栈自研,把这项工作交给供应商来做更为合适。而座舱,才是车企开展差异化竞争的主战场。”
据吴永桥介绍,今年2月,比亚迪发布了天神之眼,该系统将中阶智驾进行了标配。其算力达到80 – 150TOPS,具备高速领航、城市记忆行车、全自动泊车等实用功能,并且在售价8万 – 15万元的车型中就标配了此项技术。
吴永桥做出预测:“在未来三年之内,8万 – 15万元的车辆将会标配80 – 150TOPS的中阶智驾。届时,主机厂一定会放弃全栈自研。”他还提到,三年之后,高阶智驾会逐步普及,在15万元以上的车型中将会标配全领域领航功能,涵盖高速、城区、全自动泊车等。以中国汽车行业激烈竞争的态势,这一目标会快速实现。
吴永桥进一步指出,中阶智驾的数据闭环和工具链的搭建,每年需要投入几亿甚至数十亿的资金。以博世为例,去年在智驾领域的投入接近20亿。当中阶智驾成为标配后,像博世、元戎启行、华为和momenta等Tier1供应商能够为七八个客户、几十款车型甚至50 – 100个车型提供支持。而主机厂投入1000 – 2000人的团队,可能仅仅只能覆盖10个车型,从整体性价比来看并不高。
此外,吴永桥还表示:“主机厂在进行全栈自研的过程中,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把数据闭环和工具链全部打通并完善。在此期间,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人力投入还是时间成本,都会消耗主机厂大量的资源。”
对于未来的发展,吴永桥认为,未来的L3级、L4级自动驾驶中,像AI大模型和世界模型等标配的零部件可以交由供应链来处理。主机厂则应该把关注点放在高阶智驾供应链无法满足的领域,例如用户体验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本文主要阐述了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关于未来中阶智驾发展趋势的观点。他认为中阶智驾将成为标配,主机厂全栈自研性价比低,应交给供应商,而主机厂应聚焦座舱等差异化竞争领域以及高阶智驾供应链无法满足的方面。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