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瓷象棋,窥见古人的智慧与娱乐生活,宋代瓷象棋:没“兵”没“帅”背后的秘密

本文通过介绍宋代瓷象棋的三个看点,包括其形制特点、棋子文字差异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展现了宋代瓷象棋的独特之处和宋代丰富的文娱生活。

从宋代瓷象棋,窥见古人的智慧与娱乐生活,宋代瓷象棋:没“兵”没“帅”背后的秘密

在中国,有这样一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马走日,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小卒一去不归还”。哪怕你并非象棋爱好者,想必也能随口说出这几句。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三个独特的看点,一同去认识充满神秘色彩的宋代瓷象棋。

看点一:没“兵”也没“帅”,这套象棋有点儿不一样

从宋代瓷象棋,窥见古人的智慧与娱乐生活,宋代瓷象棋:没“兵”没“帅”背后的秘密

这副宋代瓷质象棋,每枚棋子的直径大约为1.8厘米,厚度在0.3 – 0.5厘米之间。与我们现在常见的象棋相比,它显得更小、更薄。

从宋代瓷象棋,窥见古人的智慧与娱乐生活,宋代瓷象棋:没“兵”没“帅”背后的秘密

专家根据墓中随葬品进行判断,这是一座北宋末年的墓葬。而这副象棋也成为了目前中国出土的,年代、地点确切且保存较为完整的瓷质象棋。值得一提的是,这副象棋里既没有“兵”也没有“帅”,这一独特的设计引发了人们诸多猜测,或许它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特殊寓意。

从宋代瓷象棋,窥见古人的智慧与娱乐生活,宋代瓷象棋:没“兵”没“帅”背后的秘密

看点二:是砲不是炮,一字之差的“军事谋略”

从宋代瓷象棋,窥见古人的智慧与娱乐生活,宋代瓷象棋:没“兵”没“帅”背后的秘密

其实,最初的“炮”是古人利用杠杆原理发明的一种投掷石头的远程发射武器,也就是投石机。随着火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砲”字逐渐演变成发射火药炮弹的“重型武器”,象棋中的“砲”也从“石”字旁变成了“火”字旁。

从宋代瓷象棋,窥见古人的智慧与娱乐生活,宋代瓷象棋:没“兵”没“帅”背后的秘密

象棋,也被称为象戏,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早。唐代时,象棋开始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到了宋代,它更是成为全民喜爱的文娱活动之一。宋代著名学者洪遵在《谱双》中提到“象戏家喻户晓”。在周密撰写的《武林旧事》中,还记载了一份棋待诏的名单,其中象棋棋待诏有10名,而一位叫沈姑姑的女棋手,是目前中国最早、唯一留下姓氏的象棋女国手。

从宋代瓷象棋,窥见古人的智慧与娱乐生活,宋代瓷象棋:没“兵”没“帅”背后的秘密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宋代,让人们爱玩儿又会玩儿。这小小的棋子,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宋代人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

从宋代瓷象棋,窥见古人的智慧与娱乐生活,宋代瓷象棋:没“兵”没“帅”背后的秘密

本文通过介绍宋代瓷象棋没“兵”没“帅”的独特形制、“砲”与“炮”的演变以及宋代象棋的流行情况,展现了宋代瓷象棋的文化价值和宋代社会的娱乐风貌,让我们对宋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237.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