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新能源行业步入市场化新阶段的背景下,受政策调整影响,新能源项目出现抢装现象,导致光伏组件厂家订单激增、价格上涨,同时分析了价格走势和新能源项目市场化后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行业迈入了全面市场化的崭新阶段。在此过程中,光伏组件厂家迎来了订单的高峰时期,新能源项目也出现了一股抢装热潮。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政策调整与市场机制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 年,多个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大力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根据新的政策规定,在 2025 年 6 月 1 日以前投产的新能源存量项目,可以享受差价结算的优惠政策;而 6 月 1 日及以后的新增项目,则需要全面参与市场化交易。这一政策的变动,如同在新能源企业中投放了一颗“催化剂”,引发了企业的加速建设潮。
在江苏泰州,有一家工厂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该项目的工作人员争分夺秒,目标明确,就是要在 6 月 1 日前实现并网,从而能够享受到原有的保障性电价政策。而在广东汕头,总投资约 24 亿元的淡水鱼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已经成功并网。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接近 6 亿千瓦时,未来也将参与到市场化交易的大舞台中。
由于抢装需求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光伏组件厂家的订单数量呈现出激增的态势。各个厂家的生产线都开足了马力,满负荷运转。目前,订单排期已经排到了二季度末。与此同时,光伏组件的价格也如同坐上了“火箭”,水涨船高。从 2024 年底的 0.6 元/W 一路上涨至 0.7 元/W 以上,部分现货价格甚至达到了 0.8 元/W。
对于这一轮的价格上涨,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认为,这主要是政策驱动下的阶段性现象。预计到三季度,组件价格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后,交易电价将会随着电力供需的波动而时涨时跌。山东、浙江等地电力现货市场实时更新的价格情况,就充分展示了市场机制已经被深度激活。
新能源增量项目迎来了市场的“成人礼”。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这些项目将需要按照自身的边际成本进行报价,这无疑对项目的选址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家表示,新能源入市后,现货市场电价的波动将会进一步增强。这也意味着,新能源产业将逐渐告别对补贴的依赖,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国网南瑞集团电力市场专家曹荣章指出,市场化交易将会使新能源项目的投资更加理性。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负电价的情况,但从长期来看,新能源项目依然能够保持正收益。
本文围绕我国新能源行业市场化进程展开,阐述了政策调整引发新能源项目抢装潮,导致光伏组件订单激增和价格上涨的现象。同时分析了价格走势和新能源项目市场化后的发展趋势,表明新能源产业将逐渐摆脱补贴依赖,实现高质量发展,尽管短期可能有负电价情况,但长期仍具收益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