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2025年国企共赢ETF和大湾区ETF的市场表现、规模变化等情况,同时介绍了相关的政策消息以及申万宏源的市场观点,为投资者了解这两类ETF提供多维度信息。
截至2025年4月2日13:46,国企共赢ETF(代码:159719)在市场中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其价格下跌了0.13%,最新的报价定格在1.5元。在交易活跃度方面,盘中的成交额已经达到了721.48万元,换手率为2.7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国企共赢ETF在当天的市场交易中还是比较受关注的。
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来看,截至2025年4月1日,国企共赢ETF展现出了不错的长期收益表现。近1年的时间里,它累计上涨了3.73%,这在市场中是一个较为可观的成绩,显示出该ETF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和稳定性。
在规模和份额方面,国企共赢ETF更是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在规模上,近1年其规模增长了8876.78万元,这样的增长幅度使得它在可比基金中脱颖而出,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的1/3。而在份额方面,近半年份额增长了2100.00万份,同样表现出色,新增份额也位居可比基金的1/3。这表明投资者对国企共赢ETF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资金持续流入。
消息面上,在3月29日2025中关村论坛期间,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了一场以“强科学发现之源、筑材料发明之基”为主题的“企业发现与发明论坛”。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强调,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把原始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且要更为有效地深化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合作。具体来说,企业需要和全球高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联合起来,主动去凝练市场需求,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从而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企业还要共同推进范式转型,紧跟科技前沿,抓住发展机遇,让“AI for Science”成为解决科学问题的新利器,积极拥抱“科学智能和机器猜想”,通过范式的智变来推动研发效能实现质的飞跃。此外,企业还应积极深化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学术交流和人才交往,不断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让基础研究的成果能够惠及世界人民。
申万宏源对市场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在25Q2这个阶段,防御思维可能会占据优势,并且看好高股息资产在这个时期能够获得绝对和相对收益。目前,保险配置类机构对高股息资产的定价影响正在不断增强,高股息资产的相对性价比已经处于高位,股债比较也显示出其极具投资性价比。
国企共赢ETF(159719)紧密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该指数由100只成分股构成,其中包括80个A股公司和20个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均为“中字头”股票,涵盖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中国移动(A、H股)、中国铁建、中国海油、中国中铁、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神华等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大湾区ETF(512970)则紧密跟踪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931000)的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比亚迪(002594)、中国平安(601318)、招商银行(600036)、立讯精密(002475)、美的集团(000333)、汇川技术(300124)、迈瑞医疗(300760)、中兴通讯(000063)、格力电器(000651)、TCL科技(000100),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49%。这些企业大多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优质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相关产品方面,有国企共赢ETF(159719),其场外联接基金分为A类(代码:020781)和C类(代码:020782);还有大湾区ETF(512970)可供投资者选择。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国企共赢ETF和大湾区ETF的市场表现、规模变化、跟踪指数及成分股等信息,同时提及了相关政策消息和市场观点。国企共赢ETF近一年表现良好,规模和份额显著增长,而大湾区ETF的成分股多为优质企业。投资者可根据自身投资需求和市场情况,综合考虑这两类ETF及其相关产品。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