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对症下药,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

本文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展开,阐述了加强涉企收费监管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涉企违规收费的现状,介绍了《指导意见》的亮点及全链条治理措施,还指出治理涉企违规收费对促进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作用,最后呼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落实相关措施。

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一重要文件首次在全国层面提出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为涉企收费行为明确划定了清晰的边界。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4张收费目录清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积极成效。相关数据清晰地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量大幅减少,由185项锐减至50项,减少幅度高达73%。其中,涉企收费项目更是从106项减少至32项,减少幅度达到70%;政府性基金也从30项减少至20项,减少幅度为33%。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在一些地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不良情况仍然不时出现。有些单位打着严格执法的幌子,逼迫企业就范;还有些则巧立各种名目,忽悠企业缴费,这些行为都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那些针对企业的不合理“土政策”必须彻底清理,因为只有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才能真正走出“清理—缓解—反弹”的怪圈。

《指导意见》的一大亮点在于进一步完善了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通过制定详细的清单,给企业提供了一本“明白账”。清单中明确列出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等基本信息,这样一来,企业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收费项目的具体情况,从而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违规收费行为。“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这一规定,就如同将收费权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当乱收费的认定有了明确的硬指标,一旦有人再 “乱伸手”,相关部门就能很容易地做到“精准打击”。

列清单仅仅是治理涉企收费问题的第一步。《指导意见》要求对涉企收费进行全链条治理,包括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和完善评估审核,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事后完善问题线索的收集和处理机制。以完善评估审核为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审查的范围、标准、规则、程序等。方案拟从集中清理存量违规收费政策措施和加强新出台政策措施合规审查两个方面发力,其目的就是守好“第一道门”。

进一步来看,治理涉企违规收费也将有力地促进减税降费政策的有效实施。2024年,全国民营经济纳税人享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达到1.26万亿元,占比高达72.7%。在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和管理服务措施的助力下,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当然,减税降费是一项综合性的“一揽子”政策,涉及众多部门,需要各部门加强协同、系统推进。比如,工信部将出台2025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这将进一步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对于如何管好涉企收费,《指导意见》已经开出了“药方”。各地区、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让广大经营主体能够轻装上阵、放手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政策效果。

本文介绍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强调其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涉企违规收费现状,阐述了全链条治理措施以及对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促进作用,呼吁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措施,助力企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688.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