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和中国救援队联合在缅甸曼德勒省曼德勒市一处居民集中安置点开展灾后免费诊疗活动的情况,包括诊疗现场的科室设置、接诊患者类型,展示了先进的救援装备,还提到了缅方对中国救援队的感谢。
就在昨天,也就是4月3日,一场充满温暖与希望的行动在缅甸曼德勒省曼德勒市的一处居民集中安置点火热展开。由中国国际救援队和中国救援队联合举办的灾后免费诊疗活动,宛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受灾民众的心田。
这个安置点临时居住着千余人,他们在地震的阴影下,生活充满了艰辛与不安。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义诊活动现场始终忙碌而有序,共接诊了208名当地民众。大家心中都充满了好奇,这个开进曼德勒集中安置点的中国“流动”医院,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总台央视记者黄达的脚步,一起到现场去一探究竟。
总台央视记者 黄达介绍道:“中国的救援队在这里为民众进行免费的诊疗服务。在诊疗区,共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等多个科室,全方位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同时,在旁边的蓝色大棚内,还设有超声、X光、心电图等常规检查项目,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当天的活动中,前来就诊的人群里,孕妇、老人、儿童占了绝大多数。此外,还有不少因地震造成肌肉骨骼损伤的患者。他们带着伤痛和期待,来到了中国救援队的诊疗点。
中国救援队医疗队队长朱伟表示:“我们上午就接诊到了有关节损伤的患者,有老年慢性病患者,还有一些患者没有及时换药导致伤口感染,对于这些情况,我们都进行了及时规范的处置,尽最大努力让患者早日康复。”
正在做X光检测的一位老人,在地震期间从三楼跑下时,不慎扭伤了小腿。由于担心再次发生余震带来的危险,老人一直拖着不敢去当地医院就医。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中国的“流动医院”竟然开到了她的帐篷门口。这份意外的惊喜,让老人心中充满了感动。
缅甸曼德勒市的一位市民激动地说:“我的家就在临时帐篷后面,我知道中国救援队的医生来了,我特别高兴,因为我的腿终于能够得到医治了。”
另一位市民也感慨地说:“医院的人很多,而且好多都是重伤的,我们去了一趟,但看人太多就没进去。地震让我很害怕,你们来了,让我有了安全感,无论是医疗还是其他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患者使用的便携式X光机,是由中国国际救援队自主研制的。它不仅重量轻、体积小,而且还可以在高温、高寒、高海拔等临时搭建的集中安置点内实现大型X光机的全部功能,为救援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总台央视记者黄达还介绍说:“这个手机大小的设备其实是一部超声仪。针对灾后可能出现的腹部创伤及软组织挫伤等,它都可以实现快速检验。这一设备是针对灾后救援,由中国国际救援队自主研发的装备。”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韩向阳表示:“这次救援我们携带的都是国内应急救援方面一流先进的装备。医师方面有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级别的专家医疗骨干,下一步我们还根据救援的需求,继续在多个点位开展送医送药和义诊服务,尽最大努力帮助更多的受灾民众。”
在诊疗期间,曼德勒省首席部长妙昂还特别前往了诊疗点,对中国的救援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缅甸曼德勒省首席部长妙昂深情地说:“我们心里真的特别温暖。缅甸多次遇到困难的时候,中国都是大力相助。中国的救援队体现出了专业,更体现出了国际大爱。大家都是在用生命去挽救生命。这几天我看到你们24小时不间断搜救我们的受困人员,也是你们和受困人员的坚持,创造了受困120多个小时生还的奇迹。这也让我看到了缅中75年持续不断的友谊,患难中我们生动诠释了‘胞波之情’。”
4月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和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市安置点开展灾后免费诊疗活动,详细介绍了诊疗现场情况、患者类型、先进救援装备,还提及缅方对中国救援队的高度赞扬,体现了中国救援队的专业和国际大爱,以及中缅两国深厚的友谊。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