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通过列举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全船贯通、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下线等实例,展现其发展成果。深入剖析了装备制造业硬核力量的来源,包括强大的产业实力、蓬勃的创新活力和良好的政策效力,还从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中国市场巨大潜力两方面透视其“高水平”,最后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在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喜讯连连。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成功实现全船贯通,那庞大而精致的船体,宛如一座海上的移动城堡,彰显着我国船舶制造的高超技艺;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通泽号”正式下线,其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性能,为地下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是一组亮眼的数据:今年前2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这一数据不仅是发展实绩的直观体现,更如同一束强光,折射出中国装备所蕴含的硬核力量。
这份硬核力量,首先源自于强大的产业实力。装备制造业堪称国之重器,它就像一个知识的宝库,涵盖了机械、液压、电气、力学等数十个学科。一个大型装备的诞生,往往需要数以万计的精密零部件,这对产业配套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以轨道交通为例,一列动车组列车仿佛是一个庞大的精密系统,其零部件超过4万个。为了设计生产这些零部件,主要企业超100家,参与企业更是超过2100家。再看工程机械领域,被誉为“地下航母”的盾构机,内部包含几万个零件,涉及材料、液压、传感等数十个领域。而在船舶制造方面,我国首艘国产邮轮更是惊人,它使用了2500万个零部件,是大飞机C919的5倍,线缆长度超过4300公里,大约相当于上海到拉萨的距离。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根本难以支撑装备制造业如此快速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依托重要技术装备攻关,积极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今,一批配套能力强、产品性能优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的实力实现了全面升级。就拿CR450动车组列车样车来说,为了实现减重,用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镁合金等新型材料;在降噪方面,采用了地板减振器、声学超材料共振单元等新材料新结构;牵引电机则使用了高水平国产化绝缘材料。在产业链上,这样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协同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领域攀登。
硬核力量的背后,也离不开蓬勃的创新活力。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成功完成科研首飞,这一机型进行了全面的电动化升级,摒弃了传统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料系统,让驾驶感和乘坐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首批自主研发120吨级纯电动矿用卡车正式编组运行,与同吨位传统柴油车相比,它动力性能更强,运输成本更低。
新技术新装备之所以能够层出不穷,依靠的是长期积累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创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024年我国新布局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3家,全国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超过2400个,已有超过1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中试活动。这些举措为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硬核力量的形成,还得益于良好的政策效力。今年,我国以更大的力度实施“两新”“两重”政策,政策效力十分明显。1至2月,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带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比上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2.3%。
具体来看,前两个月,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9%,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7.3%和21.6%,均明显快于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装备制造业就像一个强大的“引擎”,轰鸣作响,挑起了大梁,推动着中国经济向新领域、向高端水平阔步前行。
透视装备制造业的“高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经济的结构正在不断优化。1 – 2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7个百分点,并且已连续19个月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对1 – 2月份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54.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2.0%,已连续24个月保持在30%以上,这充分说明工业产业结构正在持续向好。
透视装备制造业的“高水平”,我们还能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挖掘机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标配”,其销量是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数据变化的重要风向标。今年前2个月,全国挖掘机国内销量同比增长51.4%。挖掘机销售的大幅回暖,体现出基础设施投资正在加速落地。
数据显示,今年前2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比2024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近年来,虽然我国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联网、补网、强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里子工程”,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由此可见,我国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并持续显效,行业企业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国装备制造业这张“金名片”将越擦越亮,它将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稳”“跑得快”。
本文全面展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在今年前两个月的优异表现,分析了其硬核力量源于强大的产业实力、蓬勃的创新活力和良好的政策效力。同时,从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市场潜力两方面透视其“高水平”,最后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认为装备制造业将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快速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