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电商运费险近期出现的卖家不再赠送、平台取消消费者自费购买选项等情况展开,分析了运费险从推出到如今面临问题的原因,探讨取消运费险的利弊,最后提出让运费险回归多赢初衷的解决办法。
在电商蓬勃发展的当下,运费险这一曾经的电商标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近期,《工人日报》于3月14日报道,越来越多的电商卖家停止赠送运费险,甚至平台还取消了消费者自费购买运费险的选项。
运费险最早在2010年亮相市场,因其良好的市场反馈,迅速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标配”。起初,它的出现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消费者而言,以服装购买为例,在实体店铺购物时,消费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商品的材质、款式和颜色。但在网购场景中,消费者仅能依据商品介绍和图片来做出购买决策。而运费险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退换货成本,让退换货过程更加顺畅,真正实现了让消费者“下单无忧”,显著提升了消费体验。从平台和商家的角度来看,赠送运费险也是吸引客流的有效手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运费险这一原本平衡的机制逐渐失去了平衡。媒体报道显示,电商平台服装品类的退货率已经攀升至40% – 50%,部分女装直播间的退货率更是高达70% – 90%。对于电商卖家来说,买家退货意味着一系列成本的增加。按照运费险的购买规则,每单保费会随着退货率的上升而提高。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下,商家赠送运费险的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
电商退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无成本试穿”的模式助长了消费者的冲动消费,导致随意下单又退货的情况频繁发生。其二,部分商品质量不佳,实物与图片存在较大差距,消费者退货也就成为必然。其三,由于运费险的赔付金额相对固定,而自行寄回货品的实际退货费用存在议价空间,一些“羊毛党”便趁机批量下单后恶意退货,套取理赔金与快递费之间的差价。
那么,取消运费险能否解决当前的问题呢?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当退货需要消费者自费时,他们可能会更加谨慎地下单,从而降低退货率。但实际上,取消运费险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这与“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网购权益保障方向背道而驰;另一方面,会使很多消费者降低购买欲望,不利于促进消费,最终导致多输的局面。
事实上,当前运费险面临的种种矛盾,根源并非在于运费险本身,而是其赔付机制等方面需要重新审视。要对运费险进行调整优化,需要结合当前电商市场的新变化,电商平台、保险公司、物流公司等各方必须协同合作。例如,平台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动态监测交易数据等因素,推动运费险从“盲目赠送”转变为“精准投放”。对于买家自费购买的运费险,可以实行“梯度保费”机制,促使消费者理性下单。此外,为了打击“羊毛党”,平台、物流公司等各方应打破“信息孤岛”,建立行业黑名单机制,让骗保行为能够被快速识别。
推动运费险回归多赢初衷,技术手段和机制调整固然重要,但从根本上来说,运费险的良性发展依赖于健康的网购环境。在消费从“性价比”向“质价比”升级的当下,商家要摒弃重营销轻品质的观念,以商品质量赢得市场,避免陷入价格战和“内卷式”竞争。消费者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放下“薅羊毛”的心态,珍惜“无忧退货”的权益,合理使用这一权益。因为当运费险陆续退场,没有人会是赢家。
本文分析了电商运费险从推出到面临困境的过程,指出退货率上升、“羊毛党”骗保等问题导致运费险天平失衡,取消运费险并非良策。强调各方应重新审视赔付机制,协同合作对运费险进行调整优化,同时营造健康的网购环境,让运费险回归多赢初衷。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