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字的演变过程,接着介绍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魚”里面还有个“魚”的字,包括其收录的字典、读音、含义,并希望网友能提供关于该字地域发音和叫法的信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魚”字可谓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追溯到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时代,“魚”字的字形高度象形,那时候的它就如同一条灵动的鱼儿跃然于纸上。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出于方便书写的考虑,用较为平直的线条取代了原来象形的写法。到了春秋战国以后,“魚”字尾部逐渐发生了讹变,慢慢写作了“火”形。而简体楷书则依据草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四点底”简化成了一横。汉字的演变就像一部漫长的历史画卷,每一次变化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时代的印记。
今天,在不经意间,笔者有了一个新奇的发现。有一个字,竟是“魚”里面还有个“魚”(见上图)。这个独特的字被收录在了民国时期出版的一部字典中。具体来说,是1911年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出版的,由戴维斯(Davis D.H.)和约翰·阿尔弗雷德·西尔斯比(John Alfred Silsby)合著的《汉英袖珍字典》,它静静地躺在这本字典的第228页中(见下图)。据作者自述,这部字典参考了20世纪上半叶威廉姆斯和翟理斯编著的、收录了12种方言读音的《华英字典》,可见其在汉字研究方面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英袖珍字典》截图
在这部字典里,标注这个“魚中魚”字的读音为dzì。再看字典中的英文注释“fish eggs roes”,翻译成中文就是鱼卵、鱼子的意思。不过,对于这个读音,笔者产生了诸多疑问。这到底是哪个地区的发音呢?又是哪个地区对鱼卵、鱼子有这样独特的叫法呢?真希望有知晓内情的网友能为大家指点一下。
本文先介绍了“魚”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过程,随后引出“魚”里面还有个“魚”的鲜见字,说明了其收录字典、读音及含义,并表达了对该字地域发音和叫法来源的好奇,期待网友提供相关信息,展现了对汉字文化深入探究的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