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酸奶市场乱象,通过具体案例揭示部分商家用“假酸奶”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包括产品名“擦边”、成本低、营养价值低等问题,还提及商家应对投诉的手段,最后给出购买酸奶的辨别建议。
在如今这个社会,真可谓是360行,行行都有让消费者“踩坑”的情况。
原本以为杨铭宇黄焖鸡、小龙坎火锅、注水虾仁等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够让人“恶心”的了,谁能想到,就连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喝的酸奶,也出现了“暴雷”事件。
许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购买酸奶,觉得既美味又有营养。然而,有些酸奶厂家却打起了“擦边球”。他们借着“酸奶”的旗号,售卖的实则是毫无营养的“小甜水”,而且成本低得令人咋舌。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长们可得格外注意了!
挂羊头卖狗肉
北京有一位年逾七旬的消费者崔女士,她在网上看到一款名为“新西兰酸奶”的产品。从各种简介来看,这款酸奶似乎相当不错,于是崔女士便想着买回家尝尝。
正常情况下,酸奶的口感应该是比较浓稠的。但崔女士收到的产品,虽然包装上醒目地写着“酸奶”二字,可实际口感却与真正的酸奶大相径庭,反倒更像是小孩子喝的饮料。
崔女士没有犹豫,果断选择了退货,并且还向记者反映了这个问题。
记者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款所谓的“新西兰酸奶”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在“新西兰酸奶”几个大字的下方,有一行特别小的字,写着“酸奶风味饮品”。如果不仔细查看,消费者很难发现这个问题。
不仅如此,记者还前往崔女士购买产品的商店查看商品信息。在酸奶侧面的包装上,显示的产品类型为酸奶风味饮料,并且标注着非活菌性。这也就意味着,这根本不是真正的酸奶。
商家们“投机取巧”,利用“酸奶”的名称,售卖并非酸奶的产品。在该店铺的评论区,许多消费者都反映了和崔女士一样的问题。
还有消费者表示,下单时曾询问客服这是酸奶还是饮料,客服明确回答是酸奶,但到手后发现却是“饮料”。
记者购买了7款类似的产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些产品均不符合《发酵乳》标准。它们的营养价值极低,本质上就是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的“小甜水”,不建议小孩子食用。
也就是说,消费者花了买酸奶的钱,买到的却是没有营养的“小甜水”。而这些厂家生产一瓶这样的产品,成本或许连五毛钱都不到。这些黑心厂家通过名称“擦边”的行为,骗取消费者的信任。
名称“擦边”
为了深入调查此事,记者假装成商家,前往相关企业了解行业内幕。这一查,着实让人吓了一跳。
这些厂家生产一瓶“假酸奶”的成本仅三四毛钱,出厂价大概七毛钱。至于商家的售价和利润,那就不得而知了。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的生产厂家直言,这种饮品就是在蹭“酸奶”的概念,属于“擦边”产品。就像那款“新西兰酸奶”,它呈现给消费者的是酸奶的形象,但本质上是“新西兰酸奶风味饮品”。仅仅因为使用了新西兰奶粉作为原料,厂家就敢将其命名为“新西兰酸奶”,以此误导消费者。
这种情况在网上十分常见,类似的厂家也不少。有些商家对自己的产品了如指掌,明明知道自家产品仅含有奶粉原料,未达到乳饮料标准,属于“风味饮料”,而且包装正面也没有标注产品类型。他们认为产品叫“XX酸奶”只是个名称而已。但他们的这种做法会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误以为这些产品是有营养价值的酸奶。实际上,酸奶和风味饮料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些商家用“擦边”一词轻描淡写地掩盖了混淆概念的问题,降低了问题的恶劣性质。
业内专家表示,如果风味饮料或者含乳饮料产品的包装突出标示“XX酸奶”名称,却不在包装正面或下方用同样字体标注饮品或饮料,那么这种行为属于违规,涉嫌虚假宣传和故意欺骗消费者。情况严重的话,可能还会构成欺诈行为。然而,商家的套路远不止于此。
下架之后又上架
这些商家的产品主要销往四五线城市或批发市场,线上也有一定的销售量。但线上销售风险较大,因为饮品较重,快递费高,而且很多消费者收到货物后会因货不对板、虚假宣传等问题投诉商家。一旦投诉增多,线上产品很容易被下架。但很多商家对此并不害怕。
有些商家会提前准备好几百套产品标签,产品被投诉下架后,只需更换标签就能重新销售,产品本质不变,只是换了个“外衣”。
销售类似产品的线上店铺经常更换链接和店铺。如果被投诉关店,他们会重新开店,成本也不高。他们的这种行为完全是在忽悠消费者。
此事曝光后,多地市监局已采取行动,对涉事企业进行核实调查,其中6家涉事产品已被下架。
消费者在购买酸奶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包装上是否有“发酵乳”三个字。普通酸奶制作时会添加“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但这两种物质对调节肠胃作用不大。除了看标识,查看原料配方也能辨别。酸牛奶的原料应该是鲜牛奶,如果是用奶粉制作的酸奶,应被称为“复原乳酸奶”。
与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相比,复原乳制成的酸奶营养成分损失较大。因此,大家购买酸奶时一定要仔细辨别。
本文揭露了酸奶市场存在的诸多乱象,包括商家用“假酸奶”欺骗消费者、名称“擦边”、成本低营养价值低以及应对投诉的不良手段等问题。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酸奶时要注意辨别,查看是否有“发酵乳”字样和原料配方等,以保障自身权益和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