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六小虎之一的百川智能展开,讲述了其近期联合创始人及高管离职、To B团队收缩等情况,同时介绍了百川智能在AI+医疗赛道的布局,以及该赛道的竞争现状和百川智能的融资情况,探讨其聚焦医疗领域能否成功。
3月20日,AI六小虎中的百川智能再度传出人员变动消息。此前联合创始人焦可已离职,联合创始人、模型研发负责人陈炜鹏被曝即将离职,如今金融To B业务负责人、百川智能商业合伙人兼金融事业群总裁邓江也已离开。南都记者向百川智能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时,百川智能暂未给出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3月20日,百川智能官宣了新儿科大模型。该大模型将以北京儿童医院托管的四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重要支点,积极联动北京市儿科医联体,其影响力将辐射至北京市海淀区、经开区社区医院以及河北省150余家县级医院。可以明显看出,百川智能在DeepSeek冲击波的影响下,显著收缩了其他业务,将精力聚焦于医疗领域。然而,在竞争极为拥挤的AI + 医疗赛道中,百川智能最终能否脱颖而出,目前还充满了不确定性。
To B团队收缩,联创及高管接连离职
公开资料显示,百川智能于2023年4月10日正式成立,由前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创立。其核心团队汇聚了来自搜狗、Google、腾讯、百度、华为、微软、字节等知名科技公司的优秀人才。
在“AI应用元年”2024年已过去一半的时候,大多数大模型厂商对于具体场景的落地还没有明确的规划。但百川智能创始人、CEO王小川早在2021年就明确表示,未来二十年他努力的方向将是生命科学和医学。所以,百川智能的很多业务布局都围绕医疗方向展开。
焦可和陈炜鹏都是百川智能创立早期就加入的创始团队成员。据媒体报道,陈炜鹏管理着百川超过一半的研发人员。由于公司聚焦医疗的战略调整以及内部激烈的资源竞争,他主动提出了离职,目前正在等待百川智能的批准。而联合创始人焦可此前主要负责互联网业务,也已经离开百川智能。如今,焦可已经投身AI语音方向创业,并且正在寻求融资;陈炜鹏虽然离职流程尚未走完,但也已经在筹备AI Coding方向的创业项目,并且在陆续与一些投资人接触。
去年12月,百川联合创始人、商业化负责人洪涛也选择了离职。算起来,最近三个月以来,百川智能已经有两位联合创始人及合伙级高管离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还处于“等待离职中”的状态。
除了联合创始人离职,在3月4日,百川智能的To B团队进行了收缩调整。其中,主要负责金融行业To B业务的B端组被裁撤,员工们均在3月3日当天签署了离职协议。在2025年2月19日,归属于百川智能To B业务团队的PE团队(提示词工程团队),被调至统管算法团队的产研组。当时百川回复南都记者称,百川正按照既定规划,对金融业务进行优化调整,目的是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加速实现“造医生、改路径、促医学”的愿景。
聚焦医疗,迎战DeepSeek冲击波
今年在DeepSeek的冲击下,百川智能在2月13日官宣,由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等方面联合研发,并以Baichuan M1大模型为底座打造的“AI儿科医生”,已经经过北京儿童医院近一个月的内测后正式“上岗”。
3月20日,百川智能再次宣布与北京儿童医院、小儿方健康共同发布全球首个儿科大模型——“福棠·百川”儿科大模型。据介绍,该模型构建了覆盖儿童常见病与疑难病症的立体化知识体系,具备强大的儿科临床推理能力。它能够像专业儿科医生一样,整合最佳医学证据,为患儿制定科学、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未来,该模型将以北京儿童医院托管的四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支撑点,联动北京市儿科医联体,将服务范围辐射到北京市海淀区、经开区社区医院以及河北省150余家县级医院,积极推动“AI儿科医生”在基层的应用。
百川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小川(资料图)
百川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小川介绍,百川智能研发的医学增强通用大模型,不仅构建了万亿级token的专业医疗数据,涵盖了中英文专业医疗论文、医疗指南、教材和书籍等全方位的医学知识,还整合了超过300位北京儿童医院知名儿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数十年脱敏后的专家高质量病历数据。此外,该模型在循证、推理、记忆、对话、多模态方面都进行了强化。在面对患者家长时,它能够自主进行多轮问诊,并耐心地与家长沟通。
近期创投圈大佬朱啸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目前他已经不再关注“AI六小虎”的新动向。他表示,创业公司做底层模型已经没有意义,他从一开始就认为基础模型会成为像水电煤一样通用的商品服务,不过迭代的速度之快、变化之剧烈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可以看到,百川智能迅速调整策略,更加专注于医疗领域,接连推出医疗大模型,并官宣了医疗大模型在北京的落地情况。尽管王小川有着在医疗领域深耕的决心和理想,但百川智能能否凭借聚焦医疗领域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同时,AI + 医疗赛道并非一片蓝海。除了百川智能之外,此前聚焦AI + 医疗的互联网大厂还有蚂蚁与商汤。今年1月,蚂蚁正式收购国内“互联网在线诊疗元老”好大夫在线,双方表示将共同推进医疗服务的AI化,以AI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并发布了助力医生科普和病历管理的“AI助理”,目前好大夫在线已为近1000名医生实现定制智能体在线医生。此外,商汤医疗在3月也与广东相关综合医院合作上线了15款AI辅助诊断应用,覆盖胸、腹、心脑血管、骨骼等多个部位,为各类复杂疾病的诊断提供支持,促进疾病早筛、诊疗防治等。
去年7月,在距离上一轮融资9个月后,百川智能完成了50亿元的A轮融资,阿里、小米、腾讯资本参与了该轮投资。根据当时官方说法,该次融资后百川智能总融资金额达到50亿元人民币,并且将以200亿估值开启B轮融资。不过,目前百川智能仍未传出新一轮融资的消息。
本文围绕百川智能展开,阐述了其近期高层人员频繁变动、To B团队收缩等情况,同时介绍了其在AI+医疗领域的布局。尽管百川智能迅速调整策略聚焦医疗,但在竞争激烈的AI+医疗赛道中,且面临高层变动等问题,其能否成功存活并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后续融资情况也有待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