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多社区发力,全方位守护困难群体幸福生活,“爱心妈妈”与城市善举,银川书写温暖民生答卷

本文聚焦银川市多个地区的民生保障工作,涵盖了“爱心妈妈”对困境儿童的关怀、社会救助标准的提升、社区对失独老人的帮助、街道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社区的精细化服务以及兴庆区创新社会救助体系等内容,展现了银川在保障困难群体权益、提升居民幸福感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在兴庆区大新镇塔桥村,困境儿童小月(化名)一直有个小小的心愿,那就是放学后能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而“爱心妈妈”刘丽的出现,让这个简单又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银川多社区发力,全方位守护困难群体幸福生活,“爱心妈妈”与城市善举,银川书写温暖民生答卷

刘丽总是精心为困境儿童准备可口的饭菜。自从“刘妈妈”来到小月家,原本有些冷清的屋子变得热闹起来。走进厨房,总能听到欢声笑语,到了饭点,更是能闻到阵阵诱人的饭菜香。刘丽在厨房忙碌而有序,洗菜、择菜、切菜、配菜、炒菜,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那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在她的妙手下,变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

刘丽介绍说:“我和小月是结对帮扶关系。她的父母在外打工,中午没办法给孩子做饭,我们‘爱心妈妈’志愿队就发挥作用了。刚开始接触时,孩子特别紧张、害怕,和我说话声音都很小。不过,随着接触增多,她渐渐熟悉起来,也变得开朗了。”

一边和“刘妈妈”聊着近况,一边享受着美味的饭菜,小月开心地说:“吃上热乎饭的感觉真好。‘刘妈妈’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放学回家路上碰到她,她会和我聊天,还会帮我重新扎好散了的马尾辫。我也会把最近遇到的趣事讲给她听。”说着,小月从卧室拿出一个粉色的书包,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这个书包是今年‘六一’时‘刘妈妈’送给我的。”

刘丽告诉记者,在大新镇塔桥村,像她这样的“爱心妈妈”还有很多。她们组成了“爱心妈妈”志愿队,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她们为困境儿童提供情感抚慰、心理健康引导、人身安全教育等关爱帮扶服务。通过多关心、多留意、多问候、多帮助,及时发现留守儿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解决。

“每到逢年过节,我们会准备亲子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更多温暖,还会给他们准备文具盒、图书等学习用品。”刘丽说。在“爱心妈妈”们眼里,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重要。刘丽和伙伴们相信,世界的美好在于爱心的传递,她们希望能为困境儿童的成长增添温暖,引导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银川市推动困难群众幸福感提档再升温

3月18日,记者从银川市民政局了解到,该局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推动民政事业取得新发展。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690元/月,增幅4.5%;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510元/月,增幅10.9%;完成2904家居家适老化改造,惠及2500户特殊困难家庭。

银川市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成员以“单人保”纳入低保。积极探索“物质+救助”模式,开展综合救助试点。2024年发放就学救助金140.7万元、取暖补贴532万元,春节慰问资金973万元,累计为4.3万名困难群体发放各类补贴4.5亿元,救助流浪乞讨等人员724人,兜底保障成效显著。

为提升银发群体的幸福感,银川市高标准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制定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产业发展行动等方案。全市落实新建小区养老设施“四同步”政策,统筹建设市、县两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成养老服务设施998个,改造提升20个社区食堂,形成市县有平台、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站点的养老服务体系,城镇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全覆盖。开展适老化“焕新”活动,提前完成1亿元销售任务,1.3万名老人受益,推动了银发经济发展。

银川市倾力打造“湖城有爱 情暖童心”品牌,建成银川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儿童关爱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实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投入120万元为1500名困境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等服务。打造9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阵地。高效办理婚姻登记,全面推开“跨省通办”。扎实推进婚俗改革,治理高价彩礼。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发放惠民奖励补助资金566.6万元。深入开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整改40多个问题,确保殡葬服务价格合理透明,市场秩序规范有序。

去年以来,银川市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广泛募集款物达3800万元,惠及10余万名群众,传递了社会温暖。

兴庆区祥和社区:为失独老人送上“爱心大礼包”

“小祁,你们又来看我们了。”当兴庆区胜利街祥和社区网格员带着“爱心大礼包”敲响光华家园小区杨阿姨家的大门时,杨阿姨老两口热情地把他们迎进屋里。近日,祥和社区服务中心将装有社区、卫生服务、急救中心等联系方式的信息卡以及少量应急药品的“爱心大礼包”送到辖区居民家中,为失独家庭送去关怀和帮助。

今年以来,祥和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失独家庭需求多样。像杨阿姨家这样的,更需要健康管理和精神慰藉;而有些伤残家庭,则急需日常照护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每户失独家庭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并开通绿色就医通道。推出的“爱心联络卡”整合了网格员、家庭医生、心理咨询师等多方资源,确保失独家庭遇到问题时能“一卡求助,全程响应”。

目前,祥和社区已建立“月度探访+季度交流”的跟踪制度,将联合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多方力量,为失独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健康监测等全方位长效服务。

西夏区宁华路街道:助群众切实好办事少跑路

“‘宁夏救助通’依托微信小程序,为困难群众及其委托代理人提供社会救助申请、电子低保证、电子授权书签署、发放资格认证与救助情况查询等服务。”线下宣传活动中,宁华路街道救助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详细介绍城市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大病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的申请条件和办理流程。针对居民提出的家庭实际难题,工作人员根据政策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居民判断是否符合救助标准,并教他们如何申请救助。

宁华路街道将继续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推广“救助通”应用,让更多有需求的居民享受服务,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原州区雁岭社区:“六盘雁岭 居民之家”服务精准到人

日前记者获悉,原州区雁岭社区聚焦打造“六盘雁岭 居民之家”服务品牌,关心居民安危冷暖,办好居民家门口的事,提升居民幸福感,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雁岭社区将辖区128栋楼335个单元划分为17个网格,300余名在职党员全部下沉,选聘128名网格协管员作为“微网格长”,吸纳离退休老干部、保洁员、物业保安等300余人,组建“小巷管家”队伍,参与网格管理,开展入户走访、联防联控、隐患排查、纠纷调解等服务。

雁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积极探索‘小哥进网格’,引导200余名快递、外卖、滴滴小哥参与志愿服务,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完善社区问题发现—处置—反馈—激励的流程管理,实现互嵌式融合发展。”社区建立健全面上发动、行业推动、动态招募报到机制,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小哥进格格”招募公告,定期组织快递网点、配送站点推荐兼职网格员人选,社区常态化招募,引导“小哥”自主报名,“小哥”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志愿服务的社区网格,形成“一对一”匹配清单。

兴庆区“三维协同”织密社会救助网

3月17日消息,兴庆区以“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促发展”为主线,从机制、数字、服务三个维度创新构建社会救助体系。2024年至今,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428.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8.4万人次,社会救助综合效能位居全区前列。

依托宁夏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和宁夏“救助通”移动端应用,推广开通在线申请、电子授权、进度查询等功能,构建“数据采集-精准筛查-闭环处置”全链条机制,归集5个部门、12家银行,实现家庭经济状况一键核查。下发《兴庆区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线上发布政府帮扶清单,开发“一键求助”功能模块,对因灾、因病等突发困难家庭48小时内启动应急评估。

完善“梯度保障”模式,2024年为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群体差异化增发补贴164万元,惠及4735人次。深化“嵌入式”养老服务,投入145.5万元保障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大学及社区食堂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高质量运营。搭建“兴系你”救助资源库,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养老企业、民营医院等30余家单位建立服务资源目录,重点培育“兴”福助餐、“阳光心园”“爱伴成长”等具有兴庆特色的服务品牌。

本文全面介绍了银川市在保障民生方面的多项举措和成果,包括“爱心妈妈”对困境儿童的关爱、社会救助标准的提高、社区对特殊群体的关怀、街道对救助政策的宣传以及社区的精细化服务和创新社会救助体系等。这些举措体现了银川市对困难群体的关注和帮扶,致力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展现了城市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420.html

(0)
甜雅mio甜雅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