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示范区医疗检验互认:减轻患者负担,避免资源浪费,长三角示范区:破解医疗检验重复难题,开启便民新篇章

本文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方面的探索与成效展开。介绍了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如部分医疗机构实现互认及相关数据,还阐述了背后的支撑措施和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最后提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就医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当我们去不同的医院看同一种病时,即便之前已经做过相关的检验检查,到了新的医院往往还是需要重新再来一遍。尤其是在不同城市的医院之间,这种情况更为常见。像超声、X光、血常规这些常见的检查项目,在一家医院做完检查后,换一家医院就不被认可了。这样的现象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医疗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既能减轻患者的负担,又能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这一问题视为便民服务清单中的重要事项,并从2021年开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如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长三角示范区医疗检验互认:减轻患者负担,避免资源浪费,长三角示范区:破解医疗检验重复难题,开启便民新篇章

据了解,目前在示范区内,青浦和吴江的全部公立医疗机构,以及嘉善县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已经成功实现了检验检查报告的互联互通互认。相关数据显示,在2024年全年,上海市、两区一县“互联互通互认”的人次达到了85万余人次,人次互认率高达96%;完成互认检验项目近三千万项次,互认率为94%;互认检查项目57万余项次,互认率达到95%。这一系列的数据充分表明,居民在这些医疗机构之间就诊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检查。这样一来,不仅为患者节约了宝贵的就医时间,也减少了他们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不过,医疗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并不是简单盲目的认同。由于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标准和水平存在差异,那么如何保障医疗质量,让检查结果能够实现互认,并且让医生和患者都敢于认可这些互认结果呢?实际上,在推进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工作的背后,有着大量“看不见”的基础支撑。在实践过程中,示范区通过对接两区一县的信息平台,并且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及标准,成功实现了医疗机构间数据的顺畅交换和共享。这为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同时,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也不是采取简单的“一刀切”方式。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有些患者由于受到外伤、突发急性病等情况,病情变化非常快。即便他们在前期已经做过相关检查,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医生仍然需要对他们进行重新检查。为了确保互认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平台专门设置了智能提醒系统。当患者就诊时,医生工作站会自动触发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智能提醒,这样方便医生及时查看和参考患者在14天内在其他医疗机构的检验检查结果。

展望未来,示范区还将继续探索更多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体化制度创新与合作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示范区能够为全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贡献更多宝贵的“示范区经验”。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方面的探索与成果。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已实现互认,相关数据表明成效显著,减轻了患者负担、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介绍了背后的技术支撑和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最后提及未来将在更多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创新,为全国卫生健康事业提供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593.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