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营经济融资难题,金融政策组合拳发力,畅通融资渠道,金融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聚焦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详细阐述了当前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在融资成本控制、多元化融资渠道畅通以及融资配套机制完善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具体行动。

聚焦民营经济融资难题,金融政策组合拳发力,畅通融资渠道,金融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若要实现健康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这一“活水”的持续浇灌与滋养。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要求,需继续下大力气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一要求为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明确表示,接下来,人民银行将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资源投入。具体而言,会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裕。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低位水平,从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融资成本保持低位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健全政策框架方面,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民营经济融资提供制度保障;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上,持续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投放;在丰富产品和服务方面,推出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满足民营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在推进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这些努力,民营经济融资呈现出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态势。相关测算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发放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仅为3.56%,民营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成本也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一方面,近年来人民银行实施了力度较大的降准政策。在去年2月和9月分别降准0.5个百分点,两次降准合计提供长期流动性超2万亿元,且政策效果仍在持续显现。另一方面,春节前央行通过公开市场短期逆回购投放了2.6万亿元资金,节后这些资金陆续到期,但市场资金面依然保持平稳。此外,央行还通过买断式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公开市场操作,持续保持中长期资金净投放。其中,2月净投放量达到4000亿元,有力地维持了市场流动性充裕,为银行信贷投放提供了坚实支持。

从宏观总量角度来看,货币信贷总量保持合理增长,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今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还多增了2000多亿元。2月信贷依然延续着较好的增长态势。前2个月政府债券发行量达3.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万多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M₂保持较快增长,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为经济的平稳开局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的政策利率水平、流动性充裕程度、实体经济融资条件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然而,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过程中,内外部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因此,货币政策有必要保持合理的调整空间,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施策,将政策资源精准地用在关键之处,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

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同时,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存在下调的可能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潘功胜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会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进行降准降息操作。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结构性降息同样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促进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调整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并加强与产业政策、信贷政策、银行内部配套制度等的协调配合,能够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和经济质效提升,为民营企业信心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畅通多元化融资渠道

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一直是大型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责。近日,工商银行董事长廖林表示,接下来工商银行将加强资源倾斜,全力畅通股、债、贷等多元化融资渠道。计划在未来3年为民企提供投融资不低于6万亿元,同时增加信用和中长期资金供给,以满足民营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

投资科技型企业具有长周期、大体量和较高风险的特点。针对这一情况,人保集团总裁赵鹏表示,将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丰富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科技保险体系。通过开发专属产品服务,分散化解科创领域研发、市场推广等各类风险,为民营企业深化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保障。

围绕资本市场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认为,应加大力度支持“硬科技”含量高的民企进行并购重组。他建议,针对市场化并购适度放宽相关时间限制及重组方案调整的认定标准,进一步明确“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参与并购重组的标准,提高亏损硬科技企业评估方法的灵活性。同时,要加快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培育耐心资本生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创投领域,建立国家级S基金交易平台,试点私募股权份额标准化流转,提升资本循环效率。

债券融资是仅次于信贷融资的第二大融资市场。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中国人民银行此前设立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潘功胜表示,要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持续发挥“第二支箭”的撬动引领作用。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3月14日发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提升注册发行服务质效;加大“第二支箭”服务力度,拓宽“第二支箭”覆盖面。

《行动方案》指出,一方面,要针对民企和投资人需求优化增信服务机制。通过担保增信、凭证创设等多种方式,为民营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增信服务方案,降低直接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支持工具的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增信担保公司等多方协同联动,发挥政策合力,引导更多投资人参与投资民企债券。

近年来,银行间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债务融资工具持续扩容增量。2024年发行量首次超过10万亿元。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下一步工作,将加大对民企债务融资的支持力度,通过担保增信、凭证创设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产业类民企发行科创债券、绿色债券等融资工具。

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

部分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信用评级较低等原因,难以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同时,金融机构在风险防控方面考量较多,这也使得民营企业融资面临一定挑战。对此,市场人士呼吁,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体系,提高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加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识别和服务能力。

3月17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工商联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号召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倡议书明确号召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具体包括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高服务覆盖率;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主动做好民营企业资金接续服务,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在尽职免责的前提下,合理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完善差异化考核激励政策,建立“善贷”“愿贷”“敢贷”的长效机制。

中国农业银行云南普洱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邱玮表示,“我们将以普惠金融为抓手,以创新服务为驱动,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做实、做深、做精,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2月末,农行普洱分行普惠贷款余额达45.32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累计授信990户,金额10.57亿元,实现投放769户,金额6.57亿元。

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10月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四级工作机制迅速搭建并有序运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地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超过5000万户,授信超过10万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发改委近日联合召开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进会强调,要坚决消除阻碍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各种隐性壁垒,全力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健康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本文围绕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展开,阐述了降低融资成本、畅通多元化融资渠道以及完善融资配套机制等多方面举措。通过一系列政策实施和金融机构的积极行动,旨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为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831.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