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权益类理财产品升温,理财公司加速变革,理财公司“逐权”:从扩充产品到招揽人才

本文围绕2025年理财公司在权益类投资方面的动态展开,介绍了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待售情况、产品策略,理财公司招聘权益类人才的现象,以及政策推动下理财公司权益投资策略从保守防御向主动布局的转变。

在2025年,随着市场逐渐回暖,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理财公司的投资策略正持续向权益类资产倾斜。3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依据中国理财网信息梳理发现,目前有8款权益类理财产品正待发售。尽管数量有限,但相较于以往这类产品“难觅踪影”的状况,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理财公司“招兵买马”,扩充权益类人才队伍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多位理财公司人士表示,2025年十分看好权益市场的配置机会。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支持下,权益产品策略发生了明显转变,从过去的“保守防御”逐步走向“主动布局”。

2025权益类理财产品升温,理财公司加速变革,理财公司“逐权”:从扩充产品到招揽人才

8款权益类产品待“上新”

当前待售的8款权益类理财产品中,7款来自中银理财,1款来自高盛工银理财,其风险等级均为中高风险,比较适合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期望分享资本市场红利的投资者。

深入分析中银理财的产品布局,这7款产品都属于慧富系列,持有期各不相同,短的只有30天,长的可达368天,充分满足了不同投资者对于资金流动性的差异化需求。其投资策略主要有权益类红利策略和权益类指数跟踪策略两类。从市场已披露的运作方式来看,权益类红利策略旨在获取稳定的股息收益和潜在的资本增值,注重长期、稳健的回报;而权益类指数跟踪策略则是紧密跟随特定指数的表现,让投资者能够获取对应市场或行业的平均收益。

高盛工银理财待售的“盛鑫红利精选量化权益理财产品1期”采用了红利精选量化权益投资策略,这是一种将红利投资与量化技术相结合的投资方式。这类策略的共同特点是,不仅关注高股息,还会对企业分红的持续性和潜力进行评估。在牛市中,量化策略可以弥补红利风格的相对劣势,获取更多的收益;在震荡或下行市场中,红利股的抗跌性和高股息特性又能提供防御。

回顾今年的市场动态,理财公司布局权益理财产品的速度明显加快。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显示,从2025年1月新发理财产品的结构来看,固收+类、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的发行占比超过76%,达到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另外,根据中国理财网披露的数据,截至目前,理财公司共发行了44款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包括中银理财、华夏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高盛工银理财等机构。在36款展示产品净值走势的权益类理财产品中,有20款处于“破净”状态。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思佳指出,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的大环境下,货币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不断下降,银行理财要获取优质高息资产的难度较大,多数固收类产品的收益水平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因此,理财公司有加强权益投资的倾向,通过拓宽投资范围来寻找收益增长点,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招兵买马”蓄力

在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普遍下降,通过权益类投资来增厚收益成为理财公司的必然选择。为了提升在权益市场的布局,多家理财公司纷纷开启“招兵买马”模式,加大了对权益类人才的招聘力度。

在招聘网站上,光大理财正在招聘投资部门—投资经理岗(权益)职位。应聘者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根据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决议,制定并实施权益类产品投资组合的投资策略;在投资领域开展深度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在投资过程中严格执行公司内控指引,控制投资风险等。

光大理财明确要求,应聘者年龄需在35周岁(含)以下,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留学归国人员应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并且具有三年及以上资管业工作经验。具有国内外重点院校金融、经济、数理等相关专业背景,拥有CFA/CPA/FRM资格者优先。

今年2月,招银理财公布了一则招聘权益投资经理的公告,并标注长期有效。从招聘要求来看,应聘者需要根据产品和内部策略的投资目标,在对市场、资产和策略进行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产品和内部策略的投资管理工作。在任职资格方面,需要具备组合(规模1亿以上)投资管理经验,投资风格为绝对收益,产品业绩曲线平稳;投资范围及研究背景不限,有周期、TMT、制造等投资研究背景优先,有港股投资经验优先。

民生理财正在招聘的多资产及量化投资岗位中,也提到了多元化资产配置。在岗位职责中,该公司要求应聘者根据市场动态和理财产品需求,研究并制定多资产投资策略,提供前瞻性投资建议;支持并完善策略库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利率、跨境、量化、衍生品等各类策略创新。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指出,多家理财公司对权益类人才的需求,预示着权益投资在理财公司业务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加。随着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理财公司有望在权益投资领域开发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投资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理财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从“保守防御”迈向“主动布局”

市场的回暖促使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发行热度上升,而政策层面则进一步为理财资金进入权益市场提供了支撑。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今年1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允许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的政策待遇。

此前,银行理财主要是通过投资公募基金间接进入市场,政策发布后意味着银行理财无需借助其他渠道,就可以直接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广银理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明确引导中长期资金“活水”入市,将对权益类资产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居民财富从地产向金融资产迁移、养老金入市提速,权益市场有望迎来结构性机遇。相较于以往,公司的权益产品策略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过去的“保守防御”逐步转向“主动布局”。

广银理财指出,首先要提升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在政策的鼓励下,通过增加权益资产来增厚收益,从而留住客户。特别是今年以来,债券类资产价格出现了明显回调,提高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能够有效对冲债券回调风险,增强市场收益。其次,要不断丰富策略工具。随着ETF等工具的不断增加,可以运用各类基金产品,实现在风格、行业、区域等方面的风险分散,规避单一品种对组合造成大幅回撤的风险。此外,将环境、社会责任纳入投资框架,既能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又能降低尾部风险。

平安理财也看好权益市场的布局,该公司相关人士回应称,受益于积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的逐步回暖,2025年权益市场呈现出较好的配置机会。此外,长债利率的快速下行提升了高股息资产的配置价值,红利高股息资产也是今年权益投资的重要关注和配置方向,具备稳定现金流和高分红特征的公司有望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投资回报。

“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红利策略的配置逻辑依然存在,低利率时代高股息的性价比仍然较高。”招银理财指出,从银行理财绝对收益的定位出发,相对低波动的红利策略仍然适合作为产品多头的投资主线,仍将坚持红利系列布局及多策略运营。

“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众多理财公司应顺应政策指导,加强权益投研体系建设,以多元化的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刘思佳说道。

本文围绕2025年理财公司在权益类投资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理财公司在市场回暖与政策红利的双重推动下,加大了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力度,不仅有8款权益类理财产品待售,还积极“招兵买马”扩充权益类人才队伍。同时,政策支持促使理财公司的权益产品策略从“保守防御”迈向“主动布局”。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理财公司在新环境下的战略调整,有望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78.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